编者按:《智库热点新闻追踪》是由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摘译和整理的一份全球智库观点集。自2014年11月起,不定期发送。期盼得到读者的支持、批评和建议。
有学者建议美国终止对台安全保证,换取中国“以和平方式解决海上领土争端”的承诺,这种想法值得关注。最近,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备受批评,其表现出的矛盾性耐人寻味。日本学者认为,中日之间的竞争应尽快得以控制,否则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的结盟。同时,东亚形势的结构性变化将促使美日两国发展多层面的伙伴关系,重新审视既有的军事安排和地区合作机制,以塑造演变中的地区秩序。需要注意的是,欧盟和北约也在寻求突破,应对新威胁,迎接海洋世纪。与冷战时期相比,核威慑的全球背景发生了巨大转变,出现了多个有能力制造核武器的力量中心,世界“核”形势变得更为复杂。
2015年第9期总第13期(上)
对华研究
哈佛大学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中美“大交易”时机来临2015.07.15
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加剧了其与美国之间的安全竞争,两国爆发战争的风险加大。为降低这一可能,中美两国应当通过谈判达成一项“大交易”:美国终结向台湾提供安全保证,以换取中国“以和平方式解决海上领土争端”的承诺,并接受美国在东亚地区的长期军事存在。美国应当理解,在领土问题上实行妥协政策有利于缓和军事竞争,从而优化两国的安全环境。当前,美国的对台安全保证是中美两国之间互不信任和紧张关系的深刻来源,结束这一保证将对两国关系大为有利,并可借此要求中国在其他问题上作出让步。同时,这一政策不一定会削弱美国与其他东亚盟友之间的关系。(孙文竹 摘译)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来了,欧洲怎么办?2015.07.29
2008年以来,中国对欧洲的经济影响迅速加强,中国也极为重视其发展与欧盟关系所带来的长期经济意义。当前,中欧之间的单日贸易额已超过十亿欧元。
欧洲国家应当正视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的风险与收益,坚持欧洲国家长期以来所塑造的国际规范与实践模式。在人权保护、非政府组织活动以及网络安全等敏感问题上,欧盟委员会与中国之间举行了较低级别的对话,正视彼此之间的分歧。南海局势的恶化有可能对北极和地中海局势产生重要影响。欧洲国家重视海洋法原则,反对任何国家采取单边行动改变南海现状。面对中国日益增加的政治经济影响,欧洲国家应当团结行动,同时加强同美国的联系,以维护自身利益,并促使中国主动维护对地区和全球有利的国际行为规范。(孙文竹 摘译)
美国研究
美国传统基金会:奥巴马外交政策的显著矛盾2015.07.18
近期,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显示出了令人瞩目的矛盾性。其一在于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团队未能就当前国际局势达成共识。尽管美国参联会的报告认为,俄罗斯和中国对美国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军事威胁,军方仍决定将军队规模削至1940年以来的新低。在乌克兰事件中,美国拒绝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性武器以抗衡俄罗斯。其二,奥巴马拒绝采取可能制胜的强硬手段对付ISIS,转而寻求弱化的、间接的应对策略。同时,美国正在纵容伊朗日益成长为拥有核武器的新力量。因此,美国应正视并消除外交政策方面的矛盾,重塑军事力量,巩固盟友关系,并在对俄罗斯、中国、伊朗等国军力的试探中取得成果。(张亮 摘译)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加强美国与东北亚的联盟2015.7.16
美国要看到美日、美韩关系的共通之处,利用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实现在国际贸易、地区援助、维护地区安全方面更有效的三方合作。同时,美国在缩小对日、韩政策差距的同时,也应尊重三方合作的局限性,了解日韩之间的差异,不因短期收益而破坏长期三边合作框架。
美国应该欢迎日本重新解释宪法,以使其在有限范围内行使集体自卫权。提升美日合作有两方面考量:一是在更为严峻的地区安全环境中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主要是威慑朝鲜的挑衅,同时平衡中国的海上扩张);二是与其他盟友或者有同样目标的合作伙伴一起建立地区安全合作规则和地区安全架构以缓和东亚地区的竞争态势。
虽然韩日关系紧张,但由于日本在韩国安全局势中的重要作用,韩国有动力保持三边安全合作。三边合作应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避风港。最后,作者针对美日、美韩和美日韩合作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洪叶 摘译)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能源富足增强美国全球领导力2015.7.30
文章呼吁美国的决策者废除原油出口禁令,放松液化天然气出口许可证监管,保持清洁能源技术的研究和投资,支持境外能源外交和技术援助,促进北美能源整合力度等。该报告明确指出,如果利用得当,美国的丰富能源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通过利用必要的油气出口政策和领先的能源创新技术,美国能够加强其领导地位,推进国际安全,推动全球繁荣。(洪叶 摘译)
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建立全球能源体系,巩固美国国家安全2015.07
随着美国能源产量的显著增加,其能源安全领域迎来新的革命。由于美国国内能源市场与全球各地具有极强联动性,因此其国内能源战略必须符合全球能源结构,其国家能源安全也必须通过推动建立全球性的能源体系来实现。
因此,美国需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制定能源安全政策,将能源与环境政策相结合;对外分享非传统能源资源尤其是页岩能源;健全更具竞争性的长期全球能源市场;强化与推广国际能源署的作用;与世界主要能源产出国及消费国共同维护能源战略要道的安全。(张亮 摘译)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太战略图景:连续与变革2015.7.9
作者认为,亚洲的战略图景是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连续性来源于亚洲国家为民族和国家的建立付出了艰辛持久的努力。由于在建设民族国家进程中面临挑战,亚洲领导人在国内努力推动民族国家建设,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会深受国内局势的影响。而变革则主要来自亚洲国家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特别是中国。在可预见的将来,在连续性与变革的图景下,亚洲国家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将会强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主权,抵御“帝国”干预,并逐渐增加其在地区和国际秩序中的影响力。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只重视亚洲的变革性,即经济高速增长和军事实力增加,但忽视了亚洲在建设民族国家问题上的连续性与诉求。再平衡应更加平衡,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层面。(洪叶 摘译)
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关闭进出口银行有损美非关系2015.07.27
经过一系列辩论和纷争,美国国会最终宣布美国进出口银行在今年6月30日停止运营。这一决定将使美国与非洲地区的经贸关系在三个层面蒙上阴影:第一,将阻碍美国向非洲的出口,从而使得美国失业率进一步上升;第二,将拉低美国对非洲经济的整体参与度,而历史证明私营部门难以填补这一真空;第三,将使非洲国家对美国这一盟友的承诺产生质疑。今天的非洲充满着对经济发展的渴望,一旦美国“抽身离开”,非洲将极有可能寻求与其他国际上值得信赖的伙伴开展经贸合作。(张亮 摘译)
日本对外关系研究
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日本战略:联动地区力量2015.07
在当前东亚海权争端的背景之下,“经济合作能够缓和安全形势对立关系”的论调值得商榷。日本和中国都十分关心它们在南海的航运安全,但在实现方式上出现了分歧。近年来,中国不断挑战由美国和日本主导的西太平洋地区的安全秩序,并试图进入印度洋地区。
双方之间的竞争如果不能加以抑制,则很有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结盟(印度、澳大利亚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将牵涉其中)。而地区竞争关系能否缓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在其经济下行的过程中维持社会稳定的能力。(张亮 摘译)
日本国际交流中心:日美同盟的下一步计划2015.07
日本前副外相田中均(Hitoshi Tanaka)撰文指出,自今年春末安倍首相访美以来,美日两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然而,东亚形势的结构性变化要求美日两国下一步应当发展多层面的伙伴关系,以塑造演变中的地区秩序,促进地区稳定与繁荣。主要方式如下:
第一,日本应当克服历史问题带来的不利,与周边国家建立互信。在八月份的“安倍谈话”中,安倍首相必须大胆明确地面对日本历史上的战争罪行,避免删除“村山谈话”中的任何关键要素。
第二,美国应转变“外部平衡手”的思维,更多地参与地区日常事务管理并发挥领导作用,变成常驻的“强权”(resident power)。
第三,美日两国应当加强与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东盟各国等国的三边安全合作,特别是深化美日韩三边合作。同时,扩展日澳美、日印美等三边安全合作机制,为未来该地区的安全合作做足准备。
第四,定期审视和评估美国的前沿部署战略,确保其在政治上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未来美日两国有可能签署联合军事基地协议,两军共享军事设施。
第五,日美不应忽视中国崛起对地区安全和繁荣带来的积极影响,因此必须在一些关键领域与中国开展建设性接触,这些领域包括多边金融机构、地区贸易协定、能源与环境等。(赵建伟 摘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