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富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由于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等差异,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备受瞩目,未来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导致各种猜测不断。
近年来,出于某种动机生硬套用历史事件如“修昔底德陷阱”隐喻中美关系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髦”。这种机械的“历史宿命论”会给人造成中美“冲突不可避免”的假象,显然不利于构建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近来,又有人以“新冷战”隐喻中美关系,这种说法极易使人联想到冷战时期美苏冲突而致使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怀有消极态度,而这种态度本身又会给中美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目前,并不存在为学界所共识的“新冷战”的概念。笔者认为,在当下,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与主客观条件均已经一去不复返,以“新冷战”类比中美关系显然有失偏颇。
一是尽管中美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这些并未成为中美竞争的焦点,并且目前中国也并非推行意识形态输出;中美之间的竞争更大程度上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是中美之间经贸关系密切,与冷战时期的美苏经贸关系隔绝相比存在天壤之别。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至今,中美之间不可能如当年般形成两个“平行市场”,政治与经贸关系亦不可能完全区分开来。尽管目前亚太地区形成了一种经济与安全的“二元格局”,但对中美双方而言并非长久之计,很难持续存在。
三是中美双方目前并不具备进行冷战式对抗的能力与意愿。目前中美双方都意识到了尽管中美之间存在竞争,但并不意味着中美必然走向对抗,中美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因而双方对于规避“修昔底德陷阱”存在共同诉求。中美虽然不会成为盟友,但也不会发生类似冷战那么严重冲突的危机。
四是冷战时期两大阵营不可复刻,若中美之间发生冲突,其他国家并不一定会选边站队。事实上,对于亚太地区广大国家而言,其最优战略在于尽可能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能够同时从中美两国获利。新冷战的格局意味着亚太地区将分裂为两大阵营,中美分别在亚太地区建立等级体系,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综上四点来看,中美“新冷战”的认知存在简单的权力政治逻辑和历史镜像思维,以此来隐喻中美关系是不恰当的;但是,若任由此种隐喻塑造舆论,将给中美关系未来发展预期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予以破除。(凌胜利,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