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执行“亚太再平衡”战略过程中,越发倚重其亚太盟国——通过盟国关系介入菲律宾、日本等国与中国领土争议,并计划加强在此区域内的军事存在。表面上,美国及其盟国组成的“遏华战线”貌似强大;实际上,美国恐怕心知肚明:众多“小伙伴”均难当大任。
众所周知,冷战时期,美国通过一系列条约或协议为自己编织了一个遍布全世界的盟国体系。为了对抗来自苏联的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威胁,美国在欧洲筹建具有集体安全性质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在亚洲通过缔结双边军事条约形式与日、韩、菲、以色列、沙特等国建立同盟关系。美国与其盟国在多条“战线”上协同遏制苏联,最终赢得了冷战的胜利。
时至今日,同盟关系仍对美国充当世界领导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盟国既能在国际事务上同美国协同立场并统一发声,又能在战时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及后勤保障。可以说,盟国体系显示出美国强大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然而,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在处理外交事务中首要考虑因素是经济。因此,失去了安全上的共同威胁,军事色彩浓重的美国盟国体系已不可能如冷战时期那样紧密和有效,并且,对于美国本身还存在危险。
首先,盟国与美国存在战略分歧。美国经常倾向于用独步世界的军事实力来争取国际事务的领导权,在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持续萧条之后尤为明显。但是,同样面临困难的盟国更愿意聚焦于经济发展问题。英、法、德、韩、澳等盟国能够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凸显出美国与盟国之间的战略分歧。即便在乌克兰问题上同美国保持一致的欧盟,在对待俄态度上也与美国有明显差别——欧洲更愿意为解决乌克兰问题而同俄罗斯合作。
其次,维护盟国体系给美国带来沉重负担。由于国家利益上存在分歧,“小伙伴”同美国在诸多问题上无法齐心协力。而为继续维护庞大的同盟体系,美国必须加大对盟国各项援助。冷战后,美国盟国普遍缩减军费,装备水平与美国差距悬殊。在北约,虽然近年来美国一直敦促其欧洲盟友分担更多防务开支,但是收效甚微——即便面对乌克兰危机,欧洲盟国也不愿增加在军备上的投入。而亚洲国家更为依赖美国的军事援助。目前,美国正在大幅削减国防预算,其陆海军阵容均将有所收敛;而加强盟国体系,势必增加美国的负担,与其“节流”型的财政预算背道而驰。
最后,美国很可能被盟国拖入地区冲突的泥沼。尽管美国处于同盟体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但随着同盟体系的松散化,美国对“小伙伴”的控制能力在不断下降,很难保证盟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盟国体系内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美国很可能因盟国关系而卷入地区军事冲突。
总之,冷战已成历史,美国在其世界同盟体系中的影响力已经被严重削弱,应理智谨慎的处理与其盟国关系;而中国崛起大势所趋,无需太过担心。(曹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