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华沙印象
初到波兰华沙(6月下旬),印象很好。这里人少,对公共物品的争夺就不会那么激烈,生活品质较高。路上美女很多,潮男也不少,他们很爱打扮也很注重品味;城市国际化程度表面上看较低,很难看到英文标注在公共设施和场所,但年轻人的外语普遍不错,公共服务人员也大都能说英语;蔬菜瓜果价格很低,生活很亲民,商品计价基本单位是公斤,因此买东西时总是感觉售货员多给你了;波兰人也没有西欧国家那样的傲慢与偏见,待人比较热情和平和;华沙气候凉爽宜人,基本相当于在北京过深秋,可以避开北京的高温;这里的中国人很少,不类西欧国家那么多,所以有时候略显孤单,如果不适应西方菜系,华沙的中国餐馆、商店又少,你的胃有时候会比较难熬,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我在西欧国家也呆过一段时间,如果比之在波兰,我觉得波兰更亲民一些,生活的氛围更好。虽然不比西欧热闹,但融入到它的工作圈相对容易。西欧人固有的傲慢或优越感形成的氛围,有时候是域外人难以突破的一座围城。在波兰,可能就显得不那么费事。在华沙期间,去了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昂贵的旅行和生活费用使得我感叹华沙的生活有多么亲民,衣食住行的成本真是很便宜。比如,波兰现在是大樱桃上市的季节,一公斤又紫又大的樱桃只有10兹罗提(1兹罗提大概相当于1.5人民币的购买力)左右,放在北京1公斤早超过100元了。苹果则更便宜了,一公斤只有三到四兹罗提。我想迄今为止,这就是波兰这个城市对外来人来说所具备的两大竞争力吧:工作氛围好,生活成本低。
波兰能够创造这么好的生活环境,与几代人的努力密不可分。如今在平静而和谐的生活背后,波兰民族从内心是一个时时充满忧虑感的国家。
波兰的忧虑
波兰人最担心的是其天然的地理优势发挥不了作用,对地理位置的恐惧一直深藏在波兰人的民族心理当中。因为它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瓜分,甚至被大国从地图上抹掉了近100年。这种惨痛的历史使得波兰人认为,必须经略好它的地理优势,要么让它变成福音,否则就成了全波兰民族的梦魇。
正在发生的乌克兰危机使得波兰更加感同身受,乌克兰也占据欧洲中心位置,也是波兰的近邻,现在它已经不是东西之间发展的纽带,而是争逐的战场,国家也有分裂的可能。这何尝不是波兰过去历史的重演?这些国家所处的尴尬地理位置,要么成为列强争逐的战场,要么成为各国合作共赢的动脉和枢纽。
如果从这种心态来理解波兰,就更能想象得到它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某种迫切性了。
波兰官员多次强调,波兰是“一带一路”进入欧洲的大门。但迄今为止,波兰觉得自己似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它的合作心态不是渐进的,而是急迫的。波兰的疑惑,其根源在于波兰不太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到底包括什么具体内容,怎么参与。比如,有波兰专家就说,中国在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候,应该先说明它不是什么,然后说它主要是要干什么,这样更易于外人了解。现有的“一带一路”行动计划过于宏大,波兰认为从中找不到什么具体的抓手。
乌克兰危机对波兰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种冲击不但是心理上的,而是实际的。它的东向发展战略因危机而受阻。因此,波兰殷切希望能够借“一带一路”畅通包括农产品在内的诸多产品从东部进入中国的通道。
波兰想通过“一带一路”合作获取什么
波兰愿意在参加“一带一路”并设定了三个目标,每个目标都很切实和具体:
首先是希望扩大中波经贸合作,考虑到中波贸易不平衡,波兰想积极扩大对中国的出口。
波兰农产品比较丰富,是主要营收来源之一,但近年来遭遇不少出口困难。波兰60%苹果出口到俄罗斯,是世界最大苹果出口国之一。但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对包括波兰国家在内的欧盟国家实行反制裁措施,禁止波兰苹果出口俄罗斯,也禁止类似苹果等农产品过境俄罗斯出口到第三国。波兰想设法扩大苹果对中国的出口,期待中国能部分取代俄罗斯成为苹果出口的重要分销市场。猪肉也是波兰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五大出口产品之一),在欧洲极富盛名,波兰也有意扩大在中国的出口,但中国对波兰出口猪肉禁运(因非洲猪瘟),直接关上了出口的大门。目前,中国从波兰进口的主要是原材料,波兰认为这不足以改变双方的贸易逆差,因为原材料不是波兰的强项,农产品和加工产品才是波兰的强项,希望中国能够改变进口产品结构。波兰还希望能积极推进矿山开采设备、环保设备、污染处理设备出口到中国,因为这些产品在中国市场有很大需求。波兰在欧洲市场还有较为畅销的家具(家具出口世界第四)和塑料门窗等,相关生产商希望能够打开中国市场。
波方认为,双方经贸合作最大的挑战在于中国对波兰出口到中国的产品施加了很多限制,波兰企业家看到中国市场很有潜力,但认为准入困难,并且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市场,波兰生产企业在中国难以生存。2012年波兰政府出台了GoChina项目,希望能积极了解中国市场,增加出口产品到中国。现在波兰积极了解在市场准入方面,中国会有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弄清楚如何方便进入中国。从目前情况看,中波双方就中国进口农产品问题进行了积极谈判,有望明年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可能不久就会吃到波兰的苹果甚至是猪肉。
其次是利用好货运班列。目前中欧双方开通了郑州到汉堡、苏州到格但斯克、罗兹到成都的陆上货运班列或海运班列。这些事实上是由地方合作推动的,其实也为中波双方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开了个很好的试点。波方认为,不一定任何一项大战略都需要国家层面来推动,对于“一带一路”这样重要倡议,采取自上而下的推动是比较传统的办法,事实是从地方合作着手,自下而上的推动也是不错的尝试。
现在货运班列存在的问题是从波兰到中国的返程货不足,这一方面反映了中波双方贸易逆差的现实,波兰产品因竞争力问题难以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也因为波方宣传不够,波兰公司还不知道中国市场有多大的机会,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货运班列。
2015年6月份波兰外交部长访问中国时,波兰货运公司和郑州合作伙伴签署协议,在波兰、白俄罗斯边境开货运中心和物流中心,这将有利于加强对中国的出口。这一点对波兰来说是极大的利好,一方面中国货物在波兰有了落脚地点,波兰避免使自己只扮演运输通道实际难以获益的情况。同时,这一地段选择辐射了波兰周围几个重要国家如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一些中东欧国家,波兰可以很好发挥其地缘优势了,成为中东欧地区新的产品集散中心。
最后,波兰企业希望中国扩大对波兰的投资,尤其是绿地投资,而不是并购。在这一点上,双方还没有实现很好的对接。波兰也建有工业园区,为外国投资者创造了不少好的条件,但中国企业似乎兴趣不足或者对波兰市场缺乏了解。目前,一个重要利好消息是,在中方推动的“16+1合作”的各种协调机构中,在波兰设立中国中东欧国家联合商会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秘书处,波兰在推动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上开始具备了较大的优势,可以汇拢来自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诸多的投资信息并做好协调,从而为吸引中国的投资搭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中国投资合作的未来前景是比较广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