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带领下,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自本月5日在澳北领地和昆士兰州开启为期两周的大规模联合军演,参演总兵力超过3万人,其中日本陆上自卫队和新西兰军队为首次参加。据报道,演练课目可能包括夺岛,突袭被“敌国”占领的海岛。应该说暗指南海的成分不能排除。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不久前关于南海问题的讲话,比之香格里拉会议上美防长卡特的发言似乎要温和得多,尤其是“美国避免与中国军事对抗的决心坚定不移”,应该说从总体上释放出颇为积极信号。但如果深入剖析,不难发现近期美国的举动有两个悄然变化的动向:
首先,美国对自己前段时间派出舰机抵近南海我岛礁上空及相关海域,特别是亲自由“幕后”跳到“前台”的举动,已意识到不仅没能加分反而连连失分,极易诱发冲突,甚至有可能与中国在该地区发生“擦枪走火”事件。
其次,虽然南海周边个别国家,希冀美国舰艇和飞机能部署南海,抵近中国的岛礁及其附近海域“强力”巡弋,但实际上近些年来美兵力早已“有计划、有步骤,不动声色”地从第一岛链基地、机场大幅后撤。其目的很明确:即便在第一岛链前沿海域出现争端或爆发战火,美国大兵及其各种作战平台能始终处于对方远程精确武器的有效打击范围之外。
惯于操弄时局的美国人最清楚,下一步要想赢得“再平衡”战略的胜算,并全面有效地遏制中国的高速发展,唯有加紧“主动作为”,再出多种招数:
一是继续把“南海的水搅浑”,把所谓“中国威胁论”进一步放大,从而使南海周边国家能在美国指挥棒的挥舞之下,一起向中国发难、发力;并通过向这些国家出售、提供并不先进的武器装备,来达成对抗、掣肘中国军事力量在该海域正常行动的目的。
二是竭力怂恿和“引进”其他域外大国,诸如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加深介入南海地区事务,尤其是上述国家与周边各国军事上多层面的参与和合作。例如日本已正式确定年内向菲律宾提供10艘巡逻艇,以加强菲律宾在南海诸岛附近的巡逻能力。
三是“有限度”地提升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力量,使之在与中国海上较量中增大对抗筹码。作为盟国,美答应将为菲律宾提供更多的军援和训练;今年6月初,首次造访越南的美国国防部长卡特承诺向越南提供1800万美元,用于帮助其购买美国制造的巡逻艇,以提升其防务能力,目的指向十分明显。
当然,“山姆大叔”也非常清楚:通过反复挥舞上述“三板斧”,固然会收到一定成效,但无法从根本上最终达成美国的战略意图。因为,无论是上述域外大国,还是南海周边国家,其实都“心知肚明”美国人玩的是“自己抽身后退,他国前台跳梁”的招术,所以虽时而跟随美国起舞,但都留有几手,伺机后退。
对于当前的战略态势,美国也有自己的考虑,即率先把部署第一岛链的兵力武器撤回到第二岛链的关键节点(如横须贺、关岛、达尔文),增加能对中国实施有效打击的海空尖端武器,采取“收回拳头,快速直击”的策略,以在必要情况下对我进行突然、精确、远程、有效地打击。
近年来,美军设想一旦东亚前沿发生事端,应尽可能在可控的范围内。在此思想指导下,美军继续打造两个“重点桥头堡”(横须贺基地和关岛基地)和两个“次级桥头堡(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基地和新加坡基地)。与此同时,把包括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宙斯盾巡洋舰等在内的大中型战舰撤离到第一、第二岛链之间的海域游弋活动,以避开对方中程弹道导弹的打击。此外,美军还十分倚重那些作战半径在数千公里以上,且能携带对地、对海等多种导弹、炸弹乃至核弹的B-52H、B-2、B-1B战略轰炸机,其经由加油机保障配合,将更具“收拳直击”的筹码和手段。(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