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方面,德国具备相当好的条件,也积累了很多经验。近日在和德国一个媒体出版社社长聊德国足球时他就谈到,他的家乡在德国西部莱茵地区一个人口仅1500人的村子,村里有个小足球俱乐部,他的儿子就在那里踢球。
无孔不入的球探也非常“接地气”,常有一些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球探深入乡村、学校,观看孩子们比赛,为俱乐部寻找后备人才。
据那位出版社社长讲,他儿子所在的小足球俱乐部球队仅有十多人,但球探之间的竞争却很激烈。比如,某球探看好一个孩子后就去上门找家长,当场拍出5000欧元,并拿出合同,问家长愿不愿签约,绑定孩子到职业俱乐部发展。家长往往不愿意,理由是孩子还小。球探悻悻而去,但隔一段时间又来了,这次拍出10000欧元,于是一些家长难免会动心。球探的这种做法在德国也极有争议性,这位出版社社长就把俱乐部球探的行为称为“人贩子”的活儿。但无论怎样,基层球探的存在对发现足球苗子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像穆勒、拉姆、小猪等大牌球星都是被球探从小足球俱乐部挖掘出来的。
当然,所有的问题都有两面性,“掐尖式”培养有助于德国足球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受益者毕竟是少数,这也造成了德国草根足球水平大大下降。这其中一个原因是,现在的德国孩子比他们的父辈在学习和其他各方面的任务多了不少,他们的父辈小时候每天都有三四个小时和小伙伴们一起踢球,而现在的孩子每天踢球时间不到一个小时。球踢得少,当然水平不会高。
对青少年来说,由于年龄还小,人生还不能定型,因此如何平衡好学业和花时间在足球培训及比赛上是很大的挑战。与德甲斯图加特队青训中心合作的一所中学校长告诉我们,他们传达给俱乐部送到该校接受普通教育的体育尖子学生的一个理念是:运动生涯苦短,最终成为明星的毕竟是少数,所以踢球的同时,学习也要好,这样可以使自己的未来有更多选择机会。该校多年实践表明,兼顾体育和学业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那些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孩子往往球踢得好,学习成绩也好。
我们的不少采访对象很赞同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走“校园足球”发展道路。巴登足协的足球教练就说,中国让学生在学校里有更多机会接触足球很有意义。首先让孩子们亲近足球,让他们在踢球中找到乐趣。足球是一项有特殊魅力的群体运动。发展这项运动,追求的不仅是足球业绩,还有足球之外的精神诉求。狭义理解不能惠及大众,揠苗助长可能适得其反。(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