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恐袭释放的危险信号

时间:2015-07-03 13:36   来源:中国网

  6月26日,是法国、突尼斯和科威特悲愤的日子,也是全球感到震惊的一天。

  这天,处在不同大洲的三个国家同遭恐怖袭击,导致67人死亡的恶性暴恐事件。最令人愤怒的是,在法国发生的恐袭事件中,恐怖分子甚至采取斩首示众的方式向国际社会叫板。

  IS(伊斯兰国)已经宣称对这三起恐怖袭击事件负责。从基地组织到IS,恐怖主义势力越来越嚣张,这值得国际社会深刻反思--尤其是经过美国主导下的两场反恐战争(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虽然制造9.11事件的罪魁祸首本-拉登被击毙,但IS却比基地组织更具威胁。对于恐怖威胁,国际社会应该有足够的警醒。

  如果说当年的基地组织主要是针对美国和西方世界,现在的IS则是将整个世界都视为敌人。这个组织的大头目巴格达迪,狂妄叫嚣让其所谓的宗教“圣战”火种播撒全球。当然,在其肆虐的中东地区,特别是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核心地带,该组织攻城略地越来越具有“国家相”。这和基地组织散兵游勇、流寇作战的方式,显然有了更大的危险性。即便是基地组织前头目本-拉登,对于这个没有最恐只有更恐的极端组织,也是心怀恐惧。更可怕的是,基地组织和非洲三大恐怖组织——索马里青年党、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组织,也正在形成合流之势,唯IS马首是瞻。

  这就不难理解,IS可以在法国、突尼斯和科威特随意制造恐怖袭击事件。三国恐袭事件,也验证了不久前IS发出的恐怖信号--号召其支持者在全球各地发动恐怖袭击。IS做到了,它不仅让三国陷入悲愤和恐惧中,也给全球敲响了警钟。对于IS,国际社会必须同仇敌忾,联合起来共同应对。

  遗憾的是,对于IS的打击,国际反恐力量看上去声势煊赫热闹非凡,但是很难形成一举清剿IS的聚合力。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虽是打击IS的领导者,但基于小布什时代伊拉克战争的教训,更由于奥巴马政府中东战略的回缩,其重返伊拉克打击IS其实是无可奈何,根本无心恋战。因而,美国不吝于出动空中力量,但却不愿意出动地面部队。几个月下来,五角大楼统计的打击IS成本是美国消耗了27亿美元,相当于每年耗费900万美元。

  出钱不力就是不愿出动地面部队--而这也影响到了美国的欧洲和海湾盟友。反恐盟军都在天上往下没有准星地撒炸弹,把地面进攻的任务交予了伊拉克军队、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和库尔德民间武装。而这三支部队显然不是IS的对手,IS攻占了伊拉克西部重镇拉马迪和叙利亚历史文化名城巴尔米拉。可以说,IS比任何时候都嚣张,三国恐袭不过是对国际反恐联盟的轻蔑与羞辱。

  从美国到欧洲,从中东到全球再到联合国,都对三国恐袭表达震惊的同时,对极端恐怖分子发出最严厉的谴责。但这显然不够,IS并不惮于国际社会的谴责,甚至对于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也嗤之以鼻。因为在IS看来,国际社会不啻于一盘散沙,根本无法形成对IS致命一击的力量。在动荡不安的中东和非洲,IS可以凭借其极端宗教思想去洗脑庞大的穆斯林信众,使之成为IS源源不绝的后备力量。

  更悲哀的是,这也是恐怖袭击最频繁的区域。但IS显然调整了恐袭策略,即拿和西方社会走得近的阿拉伯国家开刀,以制造伊斯兰世界的混乱,并瓦解打击IS的反恐联盟。至于欧洲,内部各国之间缺乏有效的国境防火墙,加之这些国家接纳了很多来自中东、北非的穆斯林移民。这也是IS渗透并在欧洲各国点燃恐袭火种的有利因素。人们发现,从一月份发生在法国的《沙尔利周刊》恐袭,到刚刚发生的斩首恐怖行动,这里面都有法国籍恐怖分子的魅影。至于西方世界赶赴中东支持IS的“圣战”者,也大抵都有伊斯兰背景。

  像美国那样构筑恐怖分子难以渗透的反恐网络?中东和非洲身处恐怖主义漩涡之中,当然不可能。欧洲和中东、非洲地缘交接,无论是作为地缘还是政治意义上的欧洲各国都不可能构筑像美国那样的反恐防火墙。

  在此情形下,美国主导的打击IS联盟,只有齐心协力,以陆空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对IS展开清剿。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不愿出动地面部队的情势下,欧洲和海湾国家不应该有所保留。毕竟,IS是海湾国家的直接威胁也是欧洲的现实敌人。

  美国出钱也要出力,海外国家和欧洲则要不惜一切代价,其他国家也要摇旗呐喊赋以后援支持。只有全球同仇敌忾,才能遏制住IS的嚣张气焰。(张敬伟,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