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至8日,西方七国集团(G7)首脑会议在德国落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了此次会议。在此次会议上,安倍一反以往日本在G7峰会上只知“唯唯诺诺”的旧形象,主动挑起有关中国的话题,并在中国南海等问题上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等。有人担忧,安倍的高调举动,是否意味着其打算要与中国“撕破脸皮”,中日关系的未来是否由此出现不确定性?
但笔者以为,安倍此番言行虽有“出格之处”,但从根本上讲并不会对目前的中日关系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其高调宣扬对华强硬的背后,隐藏的仍然是其国内的政治诉求。
我们知道,安倍上台以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行为,背后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修改宪法。他一直强调修改宪法是其“毕生使命”。10号,日本参议院通过了《防卫省设置修订法》,就被外界普遍解读为是安倍在修宪道路上的又一重要举措。
然而即将于8月份到来的日本“战败70周年”纪念日(日本称之为“终战纪念日”),成为了安倍心中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日本国内舆论目前已经开始了围绕着这一纪念日的相关讨论。根据笔者的观察,尽管日本目前有着较为明显的右翼倾向,但和平主义在国民心中仍有重要地位,反思那场战争的论调占据主流。不少民间团体也表示,将在这一纪念日前后,向民众进一步宣传作为日本“和平宪法”根基的“宪法第九条”的重要性以及维护宪法的必要性。不仅如此,安倍本人也将在这一纪念日来临之际发表重要讲话。据外界推测,尽管其在讲话中很有可能玩弄文字游戏逃避日本的战争责任,但讲话的整体基调将依然立足于传统的和平主义论调。总之,将纪念日前后,日本政治领域将会弥漫的气氛,对于志在加快修宪的安倍将会是不利的。
从国际上讲,此次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日本作为那场战争的发动者和战败者,亦同样将不可避免受到那些被卷入战争的国家的指责。联想到安倍政权上台以后所进行的种种谋求使得日本重回“正常国家”的举动,这种历史上的指责如果和现实结合起来,对于安倍及日本政府的国际形象也同样将会是十分沉重的打击。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安倍在此次G7会议上的高调行为了。其正是要通过“贼喊捉贼”的把戏,规避掉这些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渲染在南海地区的“中国威胁论”不仅可以响应美国早些时候在这一问题上对中国所进行的指责,强化日美合作关系,而且可以在世界各国面前,将自己包装成谋求和平和稳定的象征。此外,对于中国在领土范围内所进行的合理行动夸张成“日本经过南海的生命线被中国切断”,也能成为安倍政权修改宪法的有效辩词。能想出如此一石多鸟的策略,想必安倍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然而,这一策略究竟真能如安倍所愿,发挥其所设想的效果吗?联系之后这数天的事态发展,我们恐怕也是要大大打一个问号的。且不说G7会议后所发表的《首脑宣言》拒绝了日本要求“点名”批评中国的要求,日本国内的《读卖新闻》更在9日的报道中,援引日本官方人员的话称,有关中国海洋活动问题,“实际就只有安倍首相一人在提”。安倍除了又一次充当了美国的“应声虫”以外,得到的好处似乎并不明显。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捍卫“和平宪法”的浪潮,并没有因为安倍的危言耸听有所削弱,同样是在9日当天,诺贝尔和平奖发来通知,同意受理日本爱好和平人士所提出的“日本宪法第九条参选和平奖”推荐。”安倍的修宪之路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总而言之,安倍此次G7发言,只能说是其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政治伎俩,并不会中日两国关系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我们需要提醒安倍,其所秉持的修宪之路,是与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乃至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是注定要失败的。渲染“中国威胁论”,将之作为修宪的借口,也同样在挥霍中日两国本就得来不易的互信基础,迟早会对中日关系造成根本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