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政府近日与中国浙江华俄兴邦投资公司签订意向书,准备向后者租赁11.5万公顷俄方荒地用于现代农业开发。笔者对此倍感欣喜。中俄农业合作早已有之,但局面一直没有完全打开。此次合作能否别开生面,树立两国现代农业合作的典范,值得期待。
首先,这是中国现代农业企业与俄罗斯地方政府间较大规模的项目合作,意向书中透露出双方均秉持互利共赢理念,将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实施现代化企业管理。这显然不同于以往中国个体农户或小企业相对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符合两国农业合作的努力方向,因而给人以新的希望。
其次,俄罗斯地方政府如此大手笔拨出较具开发潜力的荒地、牧场,吸引中国农业企业49年初期入驻,可谓是俄罗斯在同中国开展农业合作方面的一次思想解放。长时间以来,俄罗斯社会广泛流传着所谓“中国经济扩张论”“中国领土要求论”,对中国大规模租用俄罗斯闲置土地存在诸多禁忌。这次俄罗斯初步放开手脚,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这反映出中俄战略互信的增强及双方对发展要素互补优势认识的深化,预示着两国农业合作的路子将越走越宽,有可能成为两国务实合作大有前途的新领域。
目前双方签订的协议还仅仅是意向协议,距离达成具有可操作性和约束力的正式合同还有一段距离,许多问题有待细化,比如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执行的法律保障、项目融资和收益分配等。合作协议达成后的贯彻执行,更是一个践行互利共赢的过程,双方都需做出更多努力。例如,中方企业应认真考虑如何在开发土地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在农药、化肥使用等方面严格执行现代生态标准。中国企业决不能只顾眼前收益而忽视可持续发展,更不能存在“抓一把就走”的短视思维。再如,中国企业如何在遵守俄方法律、搞好企业本地化、造福当地民众方面做出榜样,树立起“文明诚信”的企业形象。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就有可能危及双方长久合作。
从俄罗斯地方政府来说,最为重要的则是切实扩大开放性思维。要彻底拒绝所谓“中国借对俄农业合作实施静悄悄扩张”的荒谬煽动,因为对外扩张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更不是中国政府的对俄政策,而完全是外部敌对势力对中俄关系的挑拨,中俄农业合作绝不能继续被笼罩在这一阴影中。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如何解决中国技术工人规模性入俄的问题。要知道,即使是利用现代技术、现代设备进行的农业开发,归根结底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俄罗斯东部地区居民稀少、劳动力严重匮乏,从俄罗斯欧洲部分大批吸引劳动力既不现实也会数倍增大劳动力成本。因此,不从法律上解决规模性引入中国农业劳动力问题,任何中国农业企业要在俄进行可持续性经营都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只要双方坦诚磋商,完全可以建立劳动力有序流动的管理规范,俄方所担心的中国公民在俄滞留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笔者相信,在中俄战略互信不断增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两国现代农业领域的战略合作必将迎来崭新局面,不仅可为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还可为世界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开辟出一条化解之路。(王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