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遇“逆风” 强势苏复难持续

时间:2015-06-11 18:1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6月11日电(记者刘劼)“强势复苏”是评价美国经济2014年表现的高频词,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美国经济有两个季度增长4%以上。然而,2015年美国经济开局却出现萎缩,多重“逆风”让此前的预期大打折扣。

  记者近日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复苏是在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呵护下实现的,且复苏力度非常疲弱,势头是否可持续仍待观察。在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下降等因素影响下,温和缓慢增长很可能将是未来美国经济的“新常态”,要想在今后几年内回到金融危机前的增长水平并非大概率事件。

  美国商务部5月30日公布的首次修正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第一季度萎缩0.7%,个人消费、私人投资、净出口全面下滑,这是时隔一年之后美国经济再次出现季度收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也下调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IMF甚至预期美联储会将加息时间推迟到2016年上半年,大大晚于此前市场普遍预计的今年秋天。

  美联储前首席经济学家戴维·斯托克顿对新华社记者说,美国经济正在接近全面复苏,但是复苏的根基并不牢固,就业市场出现的复杂情况反映了经济弱复苏的本质。比如,虽然失业率稳步下降,但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找不到全职工作被迫从事兼职工作,或者干脆退出求职市场。很多中老年劳动力再也无法找回危机前的高薪职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其根本原因是经济产出不够充足,无法创造更多全职工作岗位。

  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对经济的牵引作用也有所减弱。油价下跌并没有转化成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购买力,同时居民储蓄率不降反升。

  IMF美国项目部主任奈杰尔·乔克对记者说,中长期来看,美国的个人消费不会再回到金融危机前那种不健康、不可持续的水平。其中原因包括:人口老龄化会使居民消费结构从电子、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转向医疗保健和国产商品;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的消费观念和行为;金融危机后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转而回到学校进修,学生贷款额猛增,这部分人群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还清贷款、增加消费。

  私人库存投资疲弱是弱复苏的另一个表现。乔克告诉记者,油价下跌使石油开采投资持续下降,中西部的页岩气油田在过去一两个月里基本停止开采,这比IMF的预期要严重得多。斯托克顿说,很多美国企业宁愿在零利率环境下手持大量现金,也不愿意进行新的投资,因为它们对经济前景感到不确定,不愿意冒险进行新尝试。此外,强势美元对美国出口的打击也大于预期,不少机构预计这种拖累效应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美联储理事莱尔·布雷纳德近日表示,美国此轮复苏一直磕磕绊绊,对各种“逆风”反应非常敏感。总部位于旧金山的西部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科特·安德森认为,一季度的疲弱数据说明6个月前的火速增长态势好景不再。越来越多人相信美国经济未来最多只能保持2%的增速。

  近来,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等官员频频表示,世界不能指望美国来弥补其他主要经济体出现的下滑,强调其他经济体对美国的“溢回”效应越来越大。乔克认为,美国即使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只有15%左右。美国不可能驾驭整个全球经济体系,也不可能把外国所有的商品都买下来。在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道路上,美国不可能孤军奋战。

  斯托克顿认为,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经济要想保持“一枝独秀”难度很大,以往美国可以在外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依靠内需保持强劲增长,但是随着国内个人消费形势不如以前,美国经济对外部需求的变化愈加敏感。

  专家认为,中国应对美国经济出现的这些变化给予高度关注,并适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杜大伟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后美国人正在改变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美国也不会放任居高不下的经常账户贸易逆差继续拖累经济增长。因此,中国需要适应美国从中国进口增速减慢的趋势,将发展重心放到刺激国内居民消费上来。

  斯托克顿认为,中美两个经济体的联系不仅局限于贸易和双边往来,还会体现在多边经贸关系中。中美经济向好对彼此都有利,两国政策制定者应该多思考利益交汇点,而不是聚焦在分歧上。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