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是美国量化宽松(QE)退市后全球市场最宏大的焦点事件。从各国政府、到各路资本都睁大眼睛去看美联储如何挥动加息指挥棒。
现实是,这成了一种难耐的等待游戏。美联储内部鹰派与鸽派的争吵还在嚷嚷不停,这也是上任一年多的美联储主席詹妮弗-耶伦难以决断的难题。在3月份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上,美联储摒弃了“耐心”的说法,称将短期利率维持在零利率在0.25%不变,并称6月份起考虑各种选项。
这一笼统的说法,只能说美联储在加息愿景上有了强化。但6月来了,而且马上进入中旬,可美联储何时加息依然是未知数。9月份还是更远?
耶伦没有答案,也没有预测。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 拉加德认为:“我们相信2016年初加息更好一些。”
对耶伦而言,加息需要一个良好的契机,而且要符合美国经济的逻辑。因而加息是以美国经济趋势作为观照点,若美国经济复苏势头稳定有序、劳动力就业情况向好、中期通胀率达到2%时,美联储加息的基本条件才算具备。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再次遭遇恶劣天气的阻击,但这并非困扰美联储加息的关键要素。关键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并不稳定,支撑就业的积极因素尚不明显。因而,不管美联储内部如何聒噪,美国宏观经济的大势决定了美联储加息的时机尚未到来。 当然,既然美联储内部有争吵,也不排除鹰派与鸽派对加息存有自己的心机。毕竟,美联储不是像其他国家央行那样的决策机构,它受制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民主仪式,而这个委员会要最大限地地弥合所谓鸽派与鹰派的共识,促成各派利益的平衡。耶伦不是最终的决定者,而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者。
复杂的民主议政过程,以及美国宏观经济的表现,尚未让FOMC内部笃定相信美国可以货币政策正常化。所以,从美国QE退市到加息时间表的模糊,已经让全球市场严重脱敏。国际社会观照美国经济,或有这样的印象:一是美联储因为内部复杂多变的心机而丧失了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良机;二是美国经济不是真正复苏只是羸弱的苏醒,因而美联储不敢放弃近零利率,以便给予虚弱的美国经济继续“输血”。若是前者,耶伦和美联储的确犯了犹豫不决的错误;若是后者,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还有漫长之路要走。
但不管是美联储错过良机,还是把加息当做一种经济策略或心机,现在看都不具有建设性。
对发达市场而言,日本和欧洲把美版QE看成了拯救经济的灵丹妙药,因为他们对美版QE的作用深信不疑。虽然日本和欧洲的QE各自特点,但放水抑制通缩提振通胀率却和美国并无二致。有QE就有QE退市,就面临着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若美联储加息成了不确定将来时,也就意味着榜样除了偏差,未来日本和欧洲的货币政策正常化也面临着问题。毕竟,货币强刺激政策不可持续,终究要回归中道,若强刺激失却了回归常态的路径或方向,这样的货币政策就成了冒险,结果就是无可预知的风险。
更可怕的是美日欧三大市场货币政策失序对全球市场产生的负面导向作用。若三大经济体持续低迷,意味着全球经济将一直徘徊于后危机时代的阴霾中,让全球经济看不到希望。即如IMF所悲观评价的,世界经济变成了新平庸。
而且,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面临着日本和欧洲同样的通缩颓势,但中国并未采取美日欧那样的强刺激货币政策。中国的做法是,调结构与稳增长并行,货币政策的适当宽松和多手段运用,再辅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尽管如此,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只有7%,第二季度依然未改经济下行趋势。
现在,美国经济羸弱的复苏,不仅无法对中日欧三大市场产生积极传导作用。相反,中日欧三大经济体以及全球市场的不景气,反而降低了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这意味着, 全球化时代的全球市场,谁也逃不了全球同此凉热的铁律。
再回到美联储加息的经济学逻辑上来,如果美联储加息紧随美版QE退市而来,过去一年多的美国经济数据能够佐证美国经济真的复苏了。可是,美联储加息至今仍是未知数,不仅消磨了全球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也连带影响美国经济陷入了半死不活的态势中。现在的恶果是,日本和欧洲强势的QE以及中国有节制放宽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强势美元”的现实--奥巴马在刚闭幕的“七国集团”(G7)峰会谈到了这个问题。虽然白宫事后否认,但也凸显美国在加息问题上的矛盾态度。
美国经济复苏对全球市场是利好,但美联储不可捉摸的加息游戏,让世界对美国经济复苏产生了怀疑。由此,全球经济的愿景也陷入晦暗不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