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财长对话破政冷经冷困局

时间:2015-06-10 16:08   来源:中国网

  第五次中日财长对话6月6日在北京重启。这次对话本来应该安排在2013年,由于众所周知的钓鱼岛争和历史问题衍生的一系列现实冲突,不仅中日财长对话被中断,即便是高层会晤也停滞了。

  中日关系的恶化,不仅是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矛盾,也连带引发东北亚中日韩三方政治经贸关系的异化。加之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整个西太平洋地缘政治形势都产生了分化和异动。从而,这一区域形成了美日澳政治军事同盟强化并吸引东南亚诸国为外圈次的准同盟,美日联合抗华的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经贸层面, 则由美国主导的将中国排除在外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随后,就是中国主导的AIIB(亚投行)对美日两国的反戈一击。

  就地缘政治而言, 西太平洋地区的形势依然紧张。尤其在南海区域,中美刚刚在新加坡“香会”进行过激烈博弈,核心焦点是中国在此海域的岛礁建设。如果说美国关心的是航行安全,东盟和日本关切的是所谓中国对东海和南海现状的改变。吊诡的是, 无论东南亚相关国家还是日本,都将自己看成正义和被侵犯的一方,将不点名批评中国带到多边场合--如不久前的东盟峰会和正在德国举行的G7(七国集团)峰会。

  但中国、美日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西太博弈,也让美日等国看到了矛盾激化带来的现实风险。因而,中日领导人会晤一直是日本首相努力的方向,日方进行过多轮次的对华外交公关,并在2014年11月北京APEC(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实现了有些严肃的“习安会”。在今年印尼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中实现了第二次“习安会”。此外,在刚刚结束的“香会”上,美国防长卡特也由指责中国在南海岛礁造陆延伸到所有主权声索国。

  由此可见,中美日三国地缘政治和经济博弈不会停止,甚至有加码趋势,但三强存有基本交集,就是风险可控。

  尤其中日两国,钓鱼岛冲突初期,双方不仅在比拼海上舰船对峙和空中飞机抵近交锋,也有经济上的死磕。相比小泉时代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已经发生了令人担忧的“化学反应”。而且,在中日乃至整个东北亚关系恶化的情势下,拟议中的中日韩自贸区乃至提上日程的“亚元”也都被迫流产。

  就现实而言,新常态的中国和以QE(量宽)治通缩的日本,依然面临着经济复苏的重任。政治关系韩流传导至经济层面的冷淡,让中日两国都难以承受。

  这是中日财长对话重启的关键原因。从中日两国的长远核心利益言,中日政经分离也是中日两国明智的抉择。当然,也预示着中日关系的继续变暖。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日两国关系的好转,韩日关系也在发生积极变化。中日韩三个东北亚国家开始渐渐走出过去3年来不睦的阴影,最起码三方经贸关系可以排除政治、主权和历史的困扰,朝着理性务实的轨道前行。

  正如有些观察家所言,邻居可选择但邻国无可选择。对中日韩三个邻国而言,既然地缘毗邻是宿命,那么以邻为敌为壑都非明智选择。最次优,也要斗而不破或求同存异。经贸合作,或是疗治中日和韩日争端的一剂良药。第五次中日财长对话,就起到这样的作用,两国财长就中日经济、财政合作和两国国际合作进行了讨论,并发表共同宣言强调“进一步深化了两国之间在金融领域的实务合作”。

  而且,就AIIB和日本11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计划,中日两国财长也进行了坦率交流。中国欢迎日本加入AIIB,日本财务大臣(长)麻生虽然秉承既定态度也认为“亚投行提出来是件好事”。

  中日关系全方位解冻非一日之功,但经贸合作或是暖化中日关系的关键一步。中日关系政治上有鸿沟、主权上有争端、经贸上存竞争都不可怕,怕的是双方老死不相往来,就很容易擦枪走火。

  让美日结盟吧,让日本挑动东南亚国家对付中国吧,也让日本首相在G7峰会上拉西方富国不点名批中国吧...只要中日关系经贸合作的红线不断,中日关系就不会踏破斗而不破的底线。这就是中日关系的现实。(张敬伟)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