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带一路,还有个原因让中国突飞猛进

时间:2015-06-02 09:23   来源:中国网

  进入21世纪后海关的职能,在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恐怖主义、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的国际政治与经济事件使得海关部门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传统职能,但贸易便利仍然一直是现代国家海关的重要职能。尤其是2013年底,世界贸易组织(WTO)各成员国达成了多年以来的自由贸易领域的重要成果——巴厘岛贸易便利化协议,使得贸易便利化再次成为海关领域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中国海关也推出了多项通关便利化措施,对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推进与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此背景下,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40周年院庆之机,公管学院特举办主题为“贸易便利化与海关改革”的第二届海关管理高端论坛。通过具有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的话题研讨,开拓思路、凝聚共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络,在为海关总署等相关政府部门建言献策的同时,力求同步推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快速发展。主题会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教授做主题演讲,旨在突出强调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对于贸易政策的影响。

  全球价值链代表先进的生产模式

  林桂军教授认为,价值链贸易具有三个基本概念。一是importing to produce,即“进口为了生产”;二是importing to export,即“进口为了出口”;三是指增加值贸易。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大幅度发展。2011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出达到4万亿美元,是美国的2.6倍、日本的3.1倍、德国的3.4倍;2012年贸易额超1.8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1倍、德国的1.6倍、日本的2.5倍。

  全球价值链代表着先进的生产模式。因此,在区域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之间,林桂军教授认为应该更为注重发展后者。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增速突飞猛进的两大原因

  为何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增长速度如此之快?林桂军教授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中国紧抓全球产业调整机遇,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林桂军教授强调,每一个时代,全球价值链在发生变化,而中国也相应地进行着改革、发生着变化。60年代中期,美国电子公司开始在新加坡设厂,而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70年代末,生产开始从新加坡向低成本周边国家转移、日本开始投资东盟,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鼓励出口加工”并建立经济特区;80年代,世界跨国公司开始大规模投资亚洲,而中国开放了沿海城市、建立了海南特区;90年代亚洲工厂开始出现,中国开放了内陆城市、开放了浦东,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了2000年前后中国成为了全球价值链的中心并加入WTO;如今,全球价值链进行升级改革,而中国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

  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林桂军教授认为“一带一路”是新的强大动力。“一带一路”不仅支持企业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而且使得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布局,建立起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完整体系。

  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

  在全球价值链中快速增长的同时,林桂军教授强调,也不可忽略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发展中国家为了参与全球价值链,主动与发达国家谈判自由贸易协定。发达国家往往很少做出让步,而是要求发展中国家进行改革。对于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会导致改革的“多米诺效应”,我们需要将WTO中未能实现的目标放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

  除此之外,林桂军教授还强调,还有四大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即:自由贸易区成员应该与全球价值链布局保持一致的问题,如何开放服务贸易的问题,有效保护问题和实际有效汇率问题。只有深入研究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发展与进步。(中国网/记者张林 实习生杨尧)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