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老兵韦尔纳向德俄博物馆的苏联红军坦克献花。
本报记者 管克江摄
“诺曼底登陆的时候,我是开着坦克去的。”回忆起那段岁月,94岁的二战老兵纳普·韦尔纳眼角泛着泪光。韦尔纳的父亲是德国共产党员,纳粹上台后被捕入狱。他和母亲先是避难到捷克布拉格,后又辗转到法国。在那里,韦尔纳加入了抵抗组织。韦尔纳从法国敦刻尔克撤退到了英国,又随着盟军登陆杀了回来,一路抵达柏林。韦尔纳说,虽然70年过去了,但人们不能忘记纳粹德国发动侵略和大屠杀的罪行。因为这不仅仅关乎德国的历史,更关乎德国的现在和将来。
“我们要培养一种历史认识的文化”
和韦尔纳一起的还有不少老兵及其亲属,他们都是来参加5月8日德俄博物馆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70年前,纳粹德国指挥官在这里签下了无条件投降书。每年德俄博物馆都会举行活动纪念这一重要的日子。今年的规模格外庞大,不仅有关于苏德战争的常规展览,全天还进行各种历史问题研讨会、电影播映、二战书展和文艺演出。历史学家卡亚·洛克对本报记者说,不断反思和回顾这段历史非常有必要。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听到某些德国老年人称,他们对纳粹分子进行的种族屠杀罪行一无所知。这是不可能的。我们首先必须承认历史,才能正视它。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纳粹大屠杀”早就列入了德国的历史和公民教育等课程,但我们也看到,有的年轻人觉得二战历史离自己很遥远,不愿意去触碰。洛克女士认为,除了定期组织各种历史展览,政府、学校、学术界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让年轻人的历史观不脱节。
从今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柏林将举行数百场活动来纪念纳粹战败、人民解放。从4月下旬开始,柏林主要地标附近都放置了一人多高的巨幅老照片,用1945年春天的柏林实景为对照,让民众牢记战争的惨痛教训。5月2日—8日是主题周,共举行近50场活动。其中5月3日有一场“朗读马拉松”,知名作家、学者和学生们坐到一起,朗读关于二战历史的书籍、诗歌、日记和新闻报道。德意志历史博物馆推出名为《1945——失败、解放、新开端》的特别展览,全景式介绍二战结束后德国、法国、波兰、奥地利、挪威、苏联等12个国家的政局变动和历史观演变。德意志历史博物馆馆长亚历山大·科赫表示,我们的职责是在国际关系的框架下,全面真实呈现德国历史,同时还要培养起一种历史认识的文化,让现今的德国人敢于正视历史。相信不用多久,关于二战的历史将不再是德国社会的沟通式记忆,而是一种文化式记忆,成为德意志民族的文化传承。
“反思是为了知道未来如何走下去”
今年也是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落成10周年。5月7日,德国联邦议院议长诺贝特·拉默特、犹太中央理事会主席约瑟夫·舒斯特等出席了相关庆祝活动。十多年前,纪念碑和地下的资料陈列馆曾因其中心位置(临近勃兰登堡门)在开工前备受争议。拉默特当天致辞时再次强调:“如果说还存在着反思文化,那么它就应该被放置在这个社会的中心,开始成长,并保持生机。”
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英格博格·盖斯勒回忆起当年情景:“我是一名犹太教徒父亲和基督教徒母亲的女儿。纳粹上台后,父亲逃去中国避难,我和母亲留在德国。渐渐的,一切都变了。我被逐出学校,名字也被迫改为萨拉——为了听起来不像犹太人的名字。”盖斯勒表示,如今世界上依旧存在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建立纪念碑的初衷是缅怀历史,最终目的是为了警醒未来。
柏林一所中学的3名学生朗诵了他们自己创作的诗歌:“我无法知道大屠杀意味着什么,因为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对此我无从客观描述。但我能够笃定的是,任何生命都有尊严,任何人都无法以任何理由剥夺对方的生命”,“年轻人反思不仅是为了缅怀历史,更是为了知道未来如何走下去,我们有义务将历史传承下去,并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从这些十四五岁的少年身上,可以看到德国反思的精神,已经融入文化血液,并将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