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人,人之本在育。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提出要重视家庭建设可谓意味深长,对于我们重构新时期的人口政策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习总在讲话中提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004年12月8日,三亚举办了世界家庭峰会,会议通过了《三亚宣言》,再次强调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和最可延续的单位,在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公正、团结与繁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家庭是个人成长获得支持的源泉,它对每个成员的幸福负有久远的责任,理应受到全面的保护与支持。在家庭建设中,人的建设是第一位的,包括了人的生产、培育和发展。一言以蔽之,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最可靠的国家基石、也是最强大的力量源泉。人的建设是最基本的建设,人的发展是最主要的发展,人的投资是最有效的投资。
从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算起,经过长达34年强制性计划生育的历史实践,中国人口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进入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低于1.3的超低生育率人口新时代。其利弊存废和历史走向迫切需要国家在以人为本、以人口平衡(population balance)、人口安全(population security)以及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的科学大人口观指引下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智慧的抉择。
我们首先要端正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的基本认识,即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持续的低生育率形势下,中国需要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改造计划生育、重构人口国策。中国亟需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和强权管制的传统人口治理思路,摆脱生育由政府说了算、生育权由政府分配这种有浓郁中国特色、带有鲜明计划经济烙印的理念。但目前计划生育的改革思路在根本上尚未摆脱“政府计划”的范畴,实践中还是以权力为本位,而不是以权利为本位。
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恢复“计划生育”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生育决策上的“家庭计划”,以及生育服务和保障上的“社会计划”。“将公权关进笼子”和“将权利赋予人民”才是值得期待的真改革。权力应该保护权利,权力须向权利低头。
人口新国策的基本构想是:全面鼓励二孩化但不限制多孩偏好和行为,如此可望扶人口大国之将倾,挽生育潮头于既倒。二孩化最好成为大众化的主流选择,任何一个社会从人口安全的角度来看都不能突破低于二孩的生育伦理底线。由于高生育成本时代的到来,年轻家庭生育意愿已经大大弱化,“生得起养不起”成为共同的无奈,实际的生育水平远远低于更替水平,对小众化、多样化的多孩行为不必惊慌失措,相反有助于弥补严重的年轻人口亏损问题,有助于遏制持续的低生育率和少子化趋势,有助于提升过低的生育水平,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人口新国策必需巩固国本,保护家庭,复兴人口。家庭全面友好的新人口政策才有益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低生育率背景下人口国策的不二选择。家庭友好的人口国策至少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家庭的生育友好。生育友好就是要坚决保护生育决策的家庭自主、自由和自决的权利。中国不能自外于世界生育文明的潮流,应该遵从生育文明的普适伦理和基本价值,生育几个孩子以及生育间隔是家庭私权范围里的事务,不应侵犯和干涉,国家理应保护家庭生育的自主性、多样性和持续性。国家须大力打造生育2-3个孩子为主体的“合适之家”(optimum family),避免出现更多的倒金字塔型家庭人口代际结构。家庭的生育适度(适时、适龄、适量)是国家人口优化的必要前提和坚实基础。
其次是家庭的伦理友好。人口是人才的数量表达,人才是人口的质量特征。人口是人才的母体,人才是人口的产出。家风继世长,人才自辈出。我们不仅要关注家庭人口结构的合理性,而且要关注家庭人口关系的和谐性,如此才能收获家庭人口功能的正能量。家风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是家庭美德建设,即爱为上、和为贵、正为大。育人包括了生育、抚育和教育,“孝”为德本,在孝亲之“爱”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完整的自爱、仁爱和敬爱。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团结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家庭幸福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再次是家庭的福利友好。国家和政府是“义务主体”和“责任主体”,应该提供优化生育的优质公共服务、温情人文关怀和全面福利保障,减轻家庭的生育负担。停止征收社会抚养费,甚至需要考虑以适当的方式退还社会抚养费。建构六让政策体系,即让痛苦的家庭得到关怀,让困难的家庭得到扶助,让需要的家庭得到服务,让健康的家庭得到鼓励,让幸福家庭得到发展,让所有的家庭得到保障。政府的责任就是要让尽可能多的家庭特别是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付出了代价的计生家庭时时刻刻能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国家和社会给予的温暖和帮助。
其四是家庭的老年友好。积谷防饥、养儿防老。中国自古就有家国天下的核心价值观,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庭是基于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而形成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和生活共同体,家庭养老是人类社会传承千年的最基本、最可靠的养老模式,而且其亲情滋养、其乐融融的功能可谓独一无二,这一传统的养老模式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被广泛珍视。
家庭养老是美好的传统。家庭友好的政策需要不断提高家庭规避风险的能力,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孝亲养老的能力。当下的家庭养老危机与快速的人口转变有关,即与普遍只有一个孩子有关,更不必说独生子女不幸夭亡伤残,家庭养老名存实亡。强制一孩化政策对家庭发展来说是不友好的,因为这个政策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假定,即“零风险”。然而事实却是,唯一性就是风险性,生育孩子数量上的唯一性制造了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脆弱性,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目前,我国至少有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4-2-1”式倒金字塔人口代际结构家庭其自我养老的能力受到普遍质疑。2015年之后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将品尝到“只有一个孩子”甚至没有孩子的痛楚,老无所依、老难所安乃至孤独终老。回望三十多年一言难尽的社会转型,实际上中国已经渐行渐远地告别了美好的家庭养老。
中国需要重建家庭养老制度。中国不需要更多的无论是政策性还是选择性的独生子女家庭,鼓励和保护生育2-3孩的“合适之家”是家庭友好、社会和谐、国家强盛的必然选择,也是家庭养老的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