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
人民网北京1月6日电 (郑青亭、张茜)前一时期中美关系趋冷,两国在一系列问题上公开指责对方,学术和政策研究界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总体上持悲观态度。但与这些观点不同的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认为,中美合作的利益基础依然牢固,合作意愿依然存在,建构新型大国关系仍然可能。
中美合作利益基础牢固
1月5日,贾庆国在“中国国际问题高级讲坛2015: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上以“新时期中美关系”为题进行了演讲。他说,“从历史的角度看,两国关系从来都是有起有伏,目前两国关系处于近一时期的低位,但和过去相比还是有很大提升。因此,没有必要过于悲观。维护两国关系健康发展对于两国利益巨大,除非出现大的非理性行为,两国都不可能让这一关系走向破裂。”
贾庆国分析认为,两国合作的利益基础仍然牢固,合作意愿依然存在:
政治上,两国领导和精英大都还认为建构新型大国关系是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在,并没有放弃避免对抗、加强合作、实现共赢的意愿;
安全上,虽然嘴上都很强硬,但两国军方都更加重视加强两军关系并取得重要进展,两国军事交流无论在频率、层次和质量上都有明显提升之势;
经济上,两国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程度提升,两国贸易高达5000多亿美元,中国购买美国国债2万亿美元,维护这一关系符合两国根本利益;
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上的共同利益不断在增加,如两国都希望维系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都希望维护一个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都致力于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都主张维护公海航行自由。
中美对抗宿命论不可信
作为中美对抗论的拥护者之一,美国教授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指出,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的对抗不可避免,尽管双方可能会意识到这种可能性并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它,但最终还会是以对抗结束,这就是大国政治的悲剧。
对于这样的看法,贾庆国表示,历史上虽然不乏崛起大国与霸权国家之间发生对抗的先例,但也有崛起大国与霸权国家和平相处的案例。19世纪后半叶美国的崛起就没有导致它与当时的霸权国家英国发生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德国的再次崛起也没有导致它们与当时的霸权国家美国发生对抗。这几次崛起都是和平的。
“中国实现和平崛起是完全可能的。”贾庆国分析说,首先,中国是现存的国际秩序坚定的支持者和维护者,如捍卫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维护国际法,主张一个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等。其次,中国不搞领土扩张,即便是在南海和东海问题上,中国也仍然坚持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或管控领土争议。第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是通过贸易来增加国家财富和谋求国际地位和声望。最后,经过多年改革,中国在价值观念上与美国的差距在缩小,如市场经济、法治、人权和民主。
除此之外,贾庆国指出,二战后国际和平主义思潮的兴起、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以及核武器的威慑,也决定了中美之间不太可能会走向军事对抗和战争。
“中美两国避免对抗虽然可能,但不是必然,两国都需要努力才能够做到。”贾庆国认为,历史上,崛起大国和霸权国家之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出现对抗是因为双方在实力接近和出现转移时双方都担心对方会挑战自己的核心利益。当这种担心转变成防范政策时双方关系就会出现恶性循环,直至出现对抗和战争。
中美两国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这些不同也加剧了两国对对方的担心。因此,中美两国都不应掉以轻心,都需要重视并审慎处理好这一关系,避免让对彼此的担心变成敌对,乃至对抗和战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贾庆国认为,习近平提出的中美建构新型大国关系的设想就是要不重复历史上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对抗的历史,创造一段合作共赢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