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PEC放到中国的首都举行时,世界舆论对东道主的关注甚至会不低于对会议本身的关注。这或许是中国的骄傲,但有些情况下也挺无奈。
北京的空气质量在过去的一周里还是很给力的,“APEC蓝”虽是“事在人为”的,但它坚持到了最后,终于带来一些正面心理效果。原来蓝天真的是可以回来的,它取决于我们有多大决心和准备付出多大的成本,APEC就这个问题给出了有信服力的答案。
作为热情且准备充分的东道主,中国是这次APEC的第一主角,这一顺理成章的事情得到参会者们恰当的捧场。就会议本身来说,它近乎是完美的。中美“争夺亚太主导权”的噱头受到平抑,美俄没互呛,中日关系还借这个机会有所“突破”。在如今无口舌战常常“不成会”的时代,这样的APEC差不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了。
但是等一等,因这次会议开得“这么好”而感到憋气的人,还是有的。美国彭博新闻社10日发表一篇文章,宣称从中国梦到亚太梦,差的不是钱,而是“爱”。好炫的指责。文章历数了中国未来10年计划对外投资的12500亿美元,以及400亿美元“丝路基金”,还有中国准备为亚投行出资500亿美元等,然后断言,“北京发动的金元魅力攻势缺乏一个关键的因素:爱”。
这篇被BBC等西方其他主流媒体转引的文章继续推论说,这些钱可以为中国“买来许多注意力和它想要的任何会议,但惟独不能买来它一直渴望的充满爱意的软实力”。
把“爱”这么煽情的字眼塞进国际政论文章中,是很少见的。很难猜到APEC期间中国的哪个具体表现拨动了该文作者的心弦,让他如此动情,涌出能扯上爱恨的情绪。这篇文章据信代表了不少西方精英的观点和感受,这尤其让人遗憾。
中国人清楚本国的软实力较弱,也很清楚它的建立不是上述所列资金执行期十年八年就能实现的。这个常识大概用不着有人来向我们做启蒙了。问题是,中国做的这些都是好事情,有益于“一带一路”上的国家,也有益于整个亚太。为什么彭博社文章的调子那么不高兴,像是中国做了几件坏事。
西方舆论倾向于把中国描述成当今世界最大的“土豪”,其实中国投向海外的每一分钱都是这个国家的血汗钱。中国经济起飞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直到今天被西方金融力量挡在关键体系的外围。中国向外投资抱的是双赢这一最普世的市场信念,我们挣的外汇不能被全球通胀慢性吞噬掉,应当投出去,而需要投资的国家又很多。事情原本就这么简单。
中国社会对大规模海外投资一直是有争论的,因为国内需要钱的地方也很多,而国际投资的风险又那么大。但中国总要向外走,经济的内在规律推着我们,国际责任也推着我们,中国需要一个平衡。我们最关心投资真金白银的盈亏,我们从来不认为即使有软实力的收益,那些投资失败所造成的损失就是值得的。
事实证明,资本向外输出的国家在当代世界是受欢迎的,而且亚太地区的确鼓励中国这样做,这当中包括美国。彭博社文章代表的只能是边缘情绪,它是人性中各种不好东西经过媒体包装后的呈现。它让人看到的是西方漂亮房子里那些脏兮兮的角落。
我们还是希望那些精英帮着保持西方较为阳光的形象,尤其是心理层面的阳光。他们不该敏感、脆弱得让我们这么快就对他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