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工业4.0”合作进入机制层面

时间:2014-10-13 08:39   来源:新京报

  “工业4.0”,这个新鲜的名词出现在了中德双方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中发表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里。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深度合作,将极有可能由此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个提法最早出现在2013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并很快上升为德国的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内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而在世界范围内,与德国制造这一次升级换代遥相呼应的正是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拟议中的中国制造业顶层设计——“中国制造2025”方略同样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为目标。显而易见,这份规划拥有着明确的雄心,并给出了清楚谦逊的态度。它心仪的良师就是以制造业精良享誉世界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结束后,中国工程院与国资委在京举办了“德国工业4.0”学术报告会,工信部也在天津围绕“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举行了讨论,会议主题就是“促进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更值得注意之处还在于,这番规划弱化了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并提出要注重中长期顶层设计。不贪功,不冒进,这份务实也是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向高端稳步迈进的理性态度。

  如今,李克强总理访德,中德在“工业4.0”这一时代变革的重要命题上有了新的突破,各自经营转向深度合作。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当地举办的座谈会中提到,早在今年3月,默克尔就曾主动表示欢迎中国参与德国“工业4.0”战略,从这一表态中不难窥见中德工业发展和创新的共赢潜力。

  相比于1.0、2.0乃至3.0时代,4.0应该有更多的革新与进步之意,中国制造在这一次合作中的姿态,可称得上拥有4.0版本的锐意。以往大国间的技术合作,往往以实用主义为主导,合作的核心绕不开精密机床或核心零部件这样的“硬货”,而细拆解这番合作中的几项重要目标,观念上的契合已经超越了实用层面的以物易物。媒体所列出的重要合作举措中,尤其值得观察者有二。其一,双方认为,该进程应由企业自行推进,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其二,“工业4.0”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取决于国际通行的规则与标准。中德两国将在标准问题上紧密合作,并将“工业4.0”议题纳入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

  边界与规矩,是市场经济能否得以妥帖运行的关键要素,这一次合作,当真值得点赞的正是这种从器物之交上升为机制之交的大国姿态。某种意义上,在这一轮的中德政府磋商中,由这份“工业4.0”合作中透露出的中国经济打造升级版的决心与勇气,丝毫不亚于那总额达到181亿美元的中德合作大单。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