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与俄罗斯制裁与反制裁愈演愈烈,某种程度上,一种介于“冷和平”和“冷战”之间的格局正在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形成。
近来,俄罗斯和西方主要大国围绕马航客机在乌克兰境内坠落事件展开了一轮又一轮复杂博弈。为了迫使俄罗斯在支持乌克兰东部地方武装方面改弦更张,美国、欧盟等西方主要经济体共同祭起了制裁的大棒,直接将目标指向了事关俄经济命脉且与普京执政团队关系密切的军工、能源与银行业。俄罗斯一方面宣称不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但另一方面也对来自欧美及乌克兰的奶制品、肉类产品等限制进口,并拟定了潜在的反制目标。
当马航客机失事被放大为俄罗斯与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道义之争时,双方就已经难以克制制裁与反制裁的本源动力。在相当意义上,这一较量已经超出了外交层面,而更多具备了国内政治生态的维度。值此危难之际,对俄罗斯任何形式的批评、谴责和惩戒,都将在相当程度上平息美欧各国当局对俄政策的指责;而由此引起“瘦俄罗斯”的强烈反弹乃至全面对抗,也将成为“跨大西洋世界”重归“命运共同体”的良机。
对俄罗斯而言,在利用克里米亚问题完成华丽逆转后,已经失去了与西方持续抗争的动力和需求。俄甚至做好了与西方妥协的准备。要说西方制裁已经让俄伤筋动骨可能为时尚早,但今天的俄罗斯经济已经深深地嵌入到全球经济体系当中。所以,一轮接一轮并不断升级的制裁措施确实已经对俄罗斯经济构成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西方的制裁及俄罗斯的反制裁注定是一把“双刃剑”,但这种“双刃剑”对俄和西方国家的伤害程度是不同的。尽管俄对美欧制裁表面上嗤之以鼻,但实际上双方实力的对比已经先验地注定了一旦制裁长期化,俄将是一个失败者。
更关键的变化在于,克里姆林宫的世界观由此发生了变化,“体制安全”问题成为了普京及其侧近团队的绝对优先目标。传统的堡垒意识和“不安全感”在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正在加速回归,并更加倾向于断定西方的战略目标是要颠覆现政权。这样一来,主导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主要规则将不再是以斗争求合作,而变成了以斗争求生存。
种种迹象显示,在某种程度上,一种介于“冷和平”和“冷战”之间的格局正在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形成。俄方西方之间旷日持久的疏远与对抗似越来越不可避免。(杨成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