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7月15日至16日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并访问巴西等南美四国。2014年是中巴建交四十周年,值此之际,习主席第一次以国家最高领导人身份出访巴西,可谓意义非凡。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秘书长周志伟。他就中巴两国发展历程及合作前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人民网:在金砖国家集团及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中巴政治关系的发展形势?
周志伟:中巴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建交至今,双方意识形态的差异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很大。在巴西是军政府时期,中巴关系的发展比较缓慢。中巴两国的政治关系是从1984年菲格雷多总统、1988年萨尔内总统访华后才开始出现平稳发展态势的,而两国关系的突破性发展是自2003年卢拉总统上台之后出现的。卢拉总统上台之后,中巴的高层频繁互访。从卢拉到罗塞夫总统,12年左右的时间里,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得到强化,而且也将继续强化下去。
此外,在双方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中,巴西的收益是非常多的,巴西外交界对金砖机制做了个评估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巴西是金砖国家中受益最多的国家,所以在这个机制的层面下,巴西还会持续加强对金砖国家的战略安排。金砖国家间开展合作是因为有共同的认同感,首先是国家身份的认同,巴西认同中国是新兴大国,可以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中国也认同巴西不仅是拉丁美洲的大国,也是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国家,是实现外交利益的重要伙伴。
人民网:近年来,中巴高层间的往来愈加频繁,您觉得高层间的互访与互动对两国关系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呢?习近平主席即将前往巴西参加金砖国家峰会,也会访问部分拉美国家,这是习近平第一次以最高领导人身份访问巴西,请问对于此次访问,您认为有何战略意义呢?
周志伟:政治高访可以推动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以及双边机制的建立,比如两国外长对话机制、中巴高委会机制的建立。这些机制的建立,一方面使政治方面的合作得到深入,另一方面也释放了很多经济方面互动的活力。习近平主席自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以来,2013年出访南美四国,而本月14号将访问巴西等四个南美国家,这可以体现出拉美及巴西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
此外,对于习主席的出访,巴方寄予了很大的期待,他们认为这是一件标志性的事件,对此非常重视。而就出访意义而言,首先可以表明中国对巴西等新兴国家国际合作的重视,虽然习主席是去参加例行的金砖峰会,但是在当前国际体系转型、全球经济比较低迷且新兴国家经济受到较大影响的背景下出访巴西,可以体现出新兴国家将进一步合作来实现本国的经济增长,推动南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这次峰会的议题是“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新兴国家将进一步合作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性发展。
中巴经贸关系自卢拉总统上台以来发展比较迅速,而经贸摩擦只有到了一定规模才会体现出来,过去的10年中,双方经贸关系是经过比较粗放式的发展,这之后是需要进一步调整的。首先,要体现互惠公平的原则,虽然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但贸易结构上还是不对称的。因为中国主要从巴西购买资源型产品,出口制成品,所以中国是处于有利位置的。而巴西就会存在经济单一化的问题,中国出口制成品到巴西对巴西的工业有很大的冲击。因此,双边经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中方照顾到巴方的国家利益。所以将过去粗放型的贸易方式发展到可以实现双边互惠的方式将是一种新趋势,也是中巴双边经贸关系中新的增长点,巴西的投资率比较低,对投资有非常大的需求,而中国目前有走出去的需要,尤其是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进一步成熟,巴西在中国企业的海外布局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习主席此次出访,巴西在双边经贸方面还是抱有很高的期待的,一是进一步丰富对华的产品出口,尤其是高附加值产品﹔二是吸引中方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方面。金砖峰会是中巴关系的重要平台,这次峰会的主要议题就是外汇储备库和金砖银行,这两点对于新兴国家都很重要。
人民网:日前有报道称,中国外长王毅访问巴西时表示,中国重视增加对拉美国家的投资,重视加强同拉美国家及加勒比海国家的贸易关系。您可否分析一下中巴贸易前景呢?
周志伟:中巴贸易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增长模式的转变,中巴贸易的增长速度会有下降的趋势,就是指增速会放缓。这是由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所决定的,举个例子,中国对矿产品的需求可能会有一定的下降,这将影响巴西对中国铁矿石的出口。
目前来看,农产品贸易可能会成为维持中巴贸易关系新的增长点,去年中国取代欧盟成为巴西最大的农产品海外市场。而目前双边贸易结构,即中国出口制成品,进口资源型产品的贸易结构在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这也和两国经济互补性完全相关。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包括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外移,可能会为中国巴西产业内的贸易提供些机会,比方说,中方企业在巴西设厂,可以实现产业内贸易,对巴西而言,可以有益巴西的某部分产业链条的发展,也有利于巴西的产业结构升级。
人民网:2013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了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4年6月,巴西银行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分行,这也是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分行的拉美银行,这是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种体现呢?
周志伟: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种体现,不过这种金融方面的合作更多是为了双边贸易的顺畅进行的,也是为中国企业投资巴西而做的准备。虽然不是以人民币国际化为目标而签订的协议,但是由于双边贸易额很高,在金砖国家中,中巴双边的贸易量是最高的,现在,中国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巴西是中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两国的金融合作影响力很大,两国实现本币互换在国际上来讲,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这也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
人民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开辟巴西市场,很多车企也在巴西设立工厂实现本土化生产,中国企业成功走进巴西市场,但其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和障碍。对于这些已经入主巴西市场的中国车企和打算开辟巴西市场的企业,您有哪些建议呢?
周志伟:巴西是很重要的市场,在中国企业海外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巴西的中产阶级占整体社会结构的50%,所以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尤其还辐射着拉美市场,这也是中国企业去巴西设厂的原因之一。此外,经济危机导致在欧洲的投资风险加大,巴西或拉美市场的消费潜力上涨,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进一步成熟,对巴西及拉美市场的认识更加深刻及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等这些因素都促使了中国企业巴西设厂。
设厂的企业很多,但是有很好创收的企业并不多,整体而言和预期还是有区别的。原因是,近年来,在巴西投资的企业主要还是大型国企,而这些企业的投资主要还是靠高层的推动。民营企业的进入程度仍然有限,都是近几年才加大对巴的投资力度,这和巴西承办世界杯、奥运会有关,因为巴西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需求比较大,提供了很多机会给中国企业,所以,民营企业的进入是有阶段性特色的。
国有企业的投资主要靠政府推动,但是它缺乏长效的对风险的评估,虽然认识加深了,但仍然有限,需要时间去吃透巴西方面的政策、市场等等各个方面的信息。而缺少这些风险评估就会导致与预期不符,不过,这个不适应的阶段是暂时的,但总体来说,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