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盟40年:不应发出的信号

时间:2013-12-16 13:54   来源:人民网

  2013年是日本与东盟于1973年启动对话关系的第40周年,此次召开的日本与东盟首脑特别峰会也因此有纪念的含义。不过,从会议召开之前所释放的种种信号来看,日本似乎“别有所图”。

  此次日本-东盟特别首脑峰会带有较强的日本“主动作为”的信息含量。日本欲借助此次峰会,通过提升日本与东盟经济伙伴关系、扩大对东盟成员的贷款、经济援助以及货币兑换等“金钱外交”手段换取东盟对日本在海洋和空中安全方面的“积极”认同。按理,一场特别峰会若能对构筑地区和平、稳定与和谐环境发出积极的信号是有利于地区共同发展的。而日本借助此次峰会,欲将“防空识别区”等话题纳入峰会的主要议题中,有意凸显“中国威胁”论调,大有将过去的中国“经济威胁论”转为当前的“安全威胁论”的意图,这种“特别”峰会显然不利于亚洲地区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发展难题。此次日本种种举动的背后衬托出较为复杂的因素。

  一方面,中国崛起对日本构成较大的压力,迫使日本急于重新提升在地区中的地位。自中国经济实力崛起之后,日本在地区中的地位也随之日渐示微。为改变现状,借助美国重返亚太的时机,安倍在上台后的一年之内,遍访东盟10国,急于强化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关系,同时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以维持其在地区中的地位。此次峰会更有与中国“比拼”的味道。近时期,中国领导人通过出席东亚峰会、APEC领导人会议等,以真诚务实的姿态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包括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促进与东盟的互联互通等等,希望与东盟共同实现经济成长。而日本借助此次峰会,通过各种“融资”手段,进一步拉拢与东盟的关系,急于形成与中国“竞争”东盟的态势,其背后的含义不言自明。

  另一方面,东盟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促使日本加紧与东盟的合作步伐。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在世界经济增长极为不稳定的背景下,多数东盟成员仍能够保持持续的中高速经济增长,东盟依靠自身能力拉动经济增长的特点日趋突出,这为日本盯住东盟市场提供了前提。自安倍上台之后,“安倍经济学”的实施是要使日本走出经济“无”增长的困境,一直以来依靠对中国出口的确促使日本保持了一定的经济增长率,然而中日因“钓鱼岛”问题而导致的经济关系恶化,例如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下降,这使得日本不得不寻求新的出口市场,东盟因其较好的经济增长表现而被日本视为中国的替代者,这也是此次日本峰会急于“资助”东盟的主要目的之一。

  不过,从地区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任何不利于地区共同发展的言论或做法是很难有市场的,毕竟,谋求经济增长与地区和平发展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相互认同各自的发展理念,并接受彼此崛起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地区意识。正如中国领导人在近期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概念,实际上是对这种新的地区意识的积极回应,中国也愿意继续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加强同地区各国合作,共同推动地区发展。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