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十年 终现曙光

时间:2013-11-25 09:56   来源:钱江晚报

  伊朗核计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主要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

  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国际原子能机构也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3年12月,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一度暂停浓缩铀活动。

  但在这之后,伊朗与西方在浓缩铀等利用原子能的问题上再现分歧。2006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核问题再度升温。

  2006年7月,伊核问题被提交至联合国安理会。安理会通过多份对伊制裁决议。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与德国官员形成了关于伊核问题的六国磋商机制。

  2008年7月以来,六国与伊朗举行多轮对话,但由于双方在铀浓缩、制裁等核心问题上分歧严重,谈判一直未取得明显进展。

  2013年8月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上任以来,伊核问题谈判出现了新的契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遭受西方长期制裁后,伊朗经济受到很大影响。

  9月26日,伊朗外长扎里夫首次与六国外长就解决伊核问题面对面交换意见。

  10月中旬,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举行了伊新政府成立以来的首轮对话。伊核六国与伊朗进行了三轮磋商,其中两轮会谈议程延期,说明谈判双方当时在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推敲和讨价还价。

  11月11日,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德黑兰签署合作路线图,允许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检查部分核设施。这有助于推动本轮日内瓦会谈取得成果。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