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社会莫为日本民族主义伴舞
“民族主义的幽灵在东亚徘徊”,套用这个著名句式来谈民族主义,是否过于夸张了呢?
中国人能清楚地感受到日本民族主义的汹涌澎湃。反过来,中国也常被一些国家认为是“民族主义严重”的社会。当前中日严重对立,有人认为,这同时就是两国民族主义情绪的交锋。此外韩国等东亚多个国家也常被拉上“民族主义”的名单。
如果我们一口咬定中国“没有民族主义”,外部舆论不会同意。有意思的是,中国国内自由派也常常指责他们的舆论对立面是“民族主义者”,而且他们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同外部舆论对它的使用差不多。
“民族主义”这个概念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褒贬寓意。就今天来说,它在各主要语言里大体是个贬义词。“民族主义”同“爱国主义”内容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舆论对这两个概念的态度则逐渐分离。一国国民针对国家感情的积极部分被归入爱国主义,消极和极端部分被归入民族主义。
即使这样,围绕民族主义经常出现纠纷,被一些人认为是爱国主义的情感和行动,常常会被另一些人看成民族主义。
中日互指对方“民族主义”,只能是一场比谁声高的舆论仗。
然而必须指出,中国民族主义的内涵与日本的有很大不同。中国民族主义主张领土主权完整,国家强盛。日本社会除了与之相近的上述内容外,更突出的是要摆脱二战结局的束缚,突破和平宪法,日本的民族主义还纠结于想要阻止中国正常发展带给世界力量格局的自然变化。
很显然,日本的民族主义更容易矛头对外,引发摩擦。事实上,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主要是社会层面的,而日本的民族主义则由国家领导人冲锋陷阵,日本首相等高官不断针对中国发表强硬言论,中国的官方回应一直相当克制。
但是民族主义很容易在国家间互动,相互刺激,形成一来一往的连环升级,直到后来互为因果,不再容易分清谁是源头。就中日来说,如果中国对来自日本的挑衅有则必应,最后就会纠缠成激烈的一团,将是非淹没在其中。
外界可能会对中日民族主义“各打五十大板”,当然,外界的态度未必就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但我们需要警惕,如果与日本在所有具体冲突中争胜利感觉,这种胜利很可能在战略上是廉价的,为此消耗中国的战略资源未必符合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长远利益。
中国决不能在原则问题上对日本妥协,但我们或许需要跳出与日本你来我往的“强硬竞赛”,不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量浪费在日本的三流政客、无聊文人和极端媒体上。
中日国家力量已经实现逆转,时代在变,中国面对日本需要不断建立、巩固强者的自信,牢记历史,但同时摆脱旧时代的受害者心态。日本现在很愿意中国全心全意陪着它闹,中国不能为这个衰落的岛国不断伴舞。我们在释放自己的情绪时,需要保持定力和理性,不尾随日本走得太远。
我们要防止一种舆论定式:只要对日强硬,与其针锋相对“死磕”,就大快人心。如果长期这样,就会束缚中国的外交空间和智慧,由日本“一根筋”的对华政策,派生出中国的策略僵化。
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注重战略的运用,反对专注于一时一事的赢输。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向亚太和全球的超级舞台,我们对战略的理解和运用战略的气度都应超越古人。让我们做一个假设:给孙武或孔明写封信,问问他们今天的中国应如何应对日本,我们应能大致猜出来他们会怎么说。既然如此,让我们别离他们的“锦囊妙计”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