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即将启程出席东亚系列峰会并访问文莱、泰国、越南三国,境外华文媒体高度关注。分析指出,中国重量级人物的频频到访,既彰显中国对东盟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也透露出中国新一届领导层的外交谋略。挟强大经济实力,经略周边环境塑造互惠格局,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轴。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中国领导人本月与东盟的互动频密。在中国总理李克强即将出访东盟之际,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7日也强调了中国与东盟关系。
香港《文汇报》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观点强调,美国正三管齐下加强在亚太的存在与影响,南海问题正被其当作“重返亚太”、遏制中国快速崛起的重要抓手,但东亚峰会属协商合作平台,东盟国家不可能被美拉拢结成同盟,集体对抗中国,美蓄意挑起争端的图谋势难得逞;外部势力介入无助问题解决,只会加剧矛盾。
文章说,东亚峰会举行前夕,美国副助理国务卿公开发表演讲称,除了当前迫切的政治和战略议题,南海争端将成为峰会上美方与其他国家领导人对话重点。近年来,美国频频插手南海问题,除了三番五次联合菲律宾、越南施压中国制定南海各方行为准则(COC),还连续在过去三届东亚峰会上,以所谓航行自由公开高调干涉南海问题。
美国《侨报》指出,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与东盟关系迅猛发展的势头是任何外部势力所不能阻止的,因为这与双边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美国推行重返东南亚和亚太再平衡政策,都有削弱中国在本地区影响力的意图。但事实证明,自从美国推行这一政策以来,中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力不降反升。
文章指出,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过去的10年,中国同东盟的合作堪称成就显着。回顾过去,可以说中国和东盟打造了“黄金十年”,展望未来,双方展现了创造“钻石十年”的雄心和能力。升级版的中国与东盟关系也不是解决了所有问题,如南海问题,但此问题只是中国与部分周边国家关系中的很小一部分,不会影响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合作大局。
《澳门日报》指出,当前,尽管中国与东南亚个别国家存在南海争议,但这并非是中国与东盟存在的问题,更不能因此影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东盟国家应该看到这一点,不应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利用,牵着鼻子走,更不能充当遏制中国的“棋子”,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损害了自身乃至地区整体利益。
《联合早报》指出,习近平上周首次到东南亚进行国事访问,宣布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方位推进各领域合作。李克强接下来的文莱、泰国、越南之行,也被赋予重要意义。
《侨报》指出,回顾近半年里,中国新任领导班子与东盟地区国家领导人的互动极为频繁,中国与全球任何其他地区或国家的互动次数都无法与之相比。
《联合早报》援引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锋认为,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主要可观察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互联互通怎么落实;第二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的签署;第三则是双方如何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大的平台,说明中国和东盟不是竞争关系,而是有很高的互补性。
朱锋分析指出,RCEP和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都是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两个选项。中国的立足点是RCEP。当美国主导的TPP在建立中,中国力推RCEP,这是中国的选项,不尽然是为了抗衡美国重返亚洲。
台湾《联合报》指出,习近平出席APEC独领风骚,李克强将于9日至15日出席在文莱举行的东亚领导人会议,访问文莱、泰国与越南;挟强大经济实力,大陆经略周边环境塑造互惠格局,将成为下一阶段外交政策的主轴。
香港中通社刊载《习李双访东南亚 提升东盟战略地位》一文,文章指出,中国重量级人物的频频到访,既彰显中国对东盟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也透露出中国新一届领导层的外交谋略。
文章说,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要“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而当前全球经济有喜有忧,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更重要的是,新兴经济体的引擎作用受到质疑,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也面临金融危机的威胁,此时中国领导人到访东南亚,既提振信心,也表明中国坚定“惠邻”的立场。
文章指出,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持续向好的同时,新的课题也在考验着这一关系,如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的争端。如何因应新形势下的分歧与合作,中国领导人的出访将揭示中方的考虑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