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画像
尽管世事变化无常,但爱情和友谊总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200年前,英国作家简·奥斯汀撰写的《傲慢与偏见》告诉年轻的男孩女孩:不要仅凭外表判断一个人,没有爱情就不要结婚,等等。这些浅显易懂、简单明白的道理,一不留神成了至理名言。
《傲慢与偏见》1813年正式面世,迄今200年的岁月从未将其淹没在浩瀚的书海中。经过一版再版,如今全球不同版本总销量超过了2000万册。剑桥大学露西·卡文迪什学院院长詹妮特·托德感慨道,“不论在哪个时代,简·奥斯汀以《傲慢与偏见》为代表的作品都大受欢迎。她的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是每个时代的读者都可以对她的作品做出不同的解读。当女性主义风靡的时候,你肯定可以从她的作品中找到女性主义的痕迹,在马克思主义受到欢迎的时候,简·奥斯汀甚至可以被解读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傲慢与偏见》依然备受关注,凸显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两吋牙雕”,阅尽世间万象
简·奥斯汀出生于1775年12月16日,终身未婚,家道小康。在其42年的人生旅程中,大多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的是乡下人,笔下写的也是乡下事。《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出版的第二部小说,故事说的是:小乡绅班纳特有5个待字闺中的千金,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
英国奥斯汀学会的乔伊斯强调,一般读者都喜欢小说故事以圆满收场,而《傲慢与偏见》正是以这种手法满足了广大读者的胃口。另外,奥斯汀在人物刻画方面又极尽传神,读者在品读字里行间之际,往往是满眼的生动、幽默,禁不住要开怀大笑。这种雅俗共赏的写作技巧,正是吸引读者的魅力所在。詹妮特·托德指出,奥斯汀的作品常常是看起来通俗易懂,但是多读几遍就会发现里面蕴含着非常复杂的东西。奥斯汀是极为少见的那种既受大众欢迎又入得了批评家和学者法眼的作家。
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奥斯汀曾经说过,她自己能做的只是“写乡野的几户人家”,“在一小块(两吋宽的)象牙上……用一支细细的画笔轻描慢绘。”因而有专家赞叹道: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吋牙雕”,从一个小小窗口窥视到了社会百态、世间万象。
经典之作,曾受冷遇退稿
英国南部的汉普郡有一个简·奥斯汀博物馆,馆长路易斯·韦斯特介绍说,《傲慢与偏见》上市最初卖得还不错,但并不属于超级畅销书。该书是渐渐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的,最终将简·奥斯汀推上世界知名作家的高峰。
时至今日,《傲慢与偏见》每年在英国能卖出5万本左右,这还不包括网上可下载的电子版以及其他国家的翻译版。有人说,如果当年那个出版商小托马斯·凯德尔听到这个消息,肯定“肠子都悔青了”。小凯德尔的父亲老凯德尔是18世纪英国出版界数一数二的人物。1797年,简·奥斯汀的父亲将她名为《第一印象》的书稿投递至凯德尔公司。傲慢的小凯德尔将书稿原封不动地退回,未拆封而且连一句附言都没有。当时的他绝对不会想到,16年后经过修改润色的书稿以《傲慢与偏见》为名成功出版,并成为英国乃至世界文坛不朽的经典。
现在,《傲慢与偏见》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仅被改编成的电影就有近10个版本,更不用说音乐剧、舞台剧、电视剧等等,而后人根据作品本身又联想出来的新题材包括《达西的日记》、《傲慢与偏见与僵尸》等等,也受到读者的欢迎。
当然,这部作品并非没有批评之音,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批评说,它描写的事件琐碎、视野狭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评论与之大同小异,英国著名作家爱默生称其作品只关注钱和婚姻,但是这些评价并不妨碍人们从中获得感悟与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