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仍难与美元平分秋色

时间:2013-04-03 13:43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去年欧元在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明显下降,这表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已造成了损害,与美元抗衡的态势明显削弱。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欧元对美元全球地位的挑战已倒退一代人之久。”

  欧债危机和经济低迷重挫市场对欧元信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官方储备的货币组成”数据库显示,近年来,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出现下滑,去年第四季度欧元比重为23.9%,比2009年31%的峰值水平下降了大约7个百分点。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增持美元、减持欧元的趋势更为明显。2011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官方储备中美元比重大致为57%,进入2012年后回升至约60%。与此相反,欧元的比重则从2011年的大约28%下降到2012年底的24%。从绝对值看,2012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减持了448亿欧元。

  欧元自2002年正式流通以来,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便完成了“华丽转身”,一跃而为第二大国际货币,在全球外汇储备、贸易结算和债券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对美元的霸主地位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2008年,欧元兑美元汇价曾创下1∶1.6的最高纪录,几乎是其问世身价的两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底,希腊突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并在欧元区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相继倒下。3年多来,尽管欧盟开出了名目繁多的药方,但欧债危机至今仍在发酵。眼下,岛国塞浦路斯竟然也掀起不小的波澜,给欧洲金融市场留下了“慢性恐慌症”。

  欧债危机和经济低迷形成恶性循环,加之希腊债务减记和塞浦路斯银行存款减记,重挫了市场对欧元的信心。在蒙受损失或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自然会减持手中的欧元储备,转而投向备受青睐的澳元和加元等非传统储备货币。

  欧元恢复元气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欧债危机走势关乎欧元的前途。从目前形势看,欧盟的“捍卫欧元之战”将是一场持久战,欧元要恢复元气恐怕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尚不至沦落到“末日博士”鲁比尼所预言的“欧元崩溃”之田地。

  外汇储备管理的目的是让所持有的货币增值。欧元持续贬值,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各国央行减持欧元是顺理成章的。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元区陷入长期衰退的可能性很大,持有欧元有风险。欧元今年贬值幅度较大,已经由年初的1欧元约合1.35美元贬值到现在的1欧元约合1.28美元。

  比利时鲁汶大学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纪月梅对本报记者说,新兴市场国家2012年减持欧元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欧元区的经济呈现负增长,除了德国的经济较为强劲以外,其他国家的表现不甚满意;二是不少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持有欧元债券,但是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即使是原来收益较好的西班牙和意大利政府债券也存在违约风险,欧洲证券市场呈各国分割局面,持有欧元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大大降低。很多国家转而持有日元、澳元、英镑和黄金等资产。

  新加坡大华银行经济分析师全德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新兴市场国家减持欧元的趋势明显,但是欧元不会在短期内丧失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因为新兴市场国家和欧洲国家有着稳定的投资和贸易关系,在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和相互投资中会积累一定的欧元,这部分积累自然成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