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概念到真实平台,金砖国家的聚合历程映射出全球格局之变,也更新着世界经济之貌。26日在南非召开的金砖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将把这一年轻的多边机制推向何方,外界高度关注。
如果从2006年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外长在联合国大会间隙短暂会晤算起,“金砖”集体登台的时间不算长,但其成长之路一步一印:先由部长级接触打下基础,再扩展至元首级非正式会谈,最终促成2009年首次正式峰会,至此拉开金砖合作机制化的大幕。
从历次峰会联合声明看,“金砖实心化”的轨迹更为明显。首份声明主要是原则性宣示;第二次会晤开始商讨本币贸易结算和农业信息库等具体话题;到了第三次峰会,南非作为“新成员”亮相,五国着眼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并列出涵盖农业、卫生等多领域的行动路线图;第四次峰会则提议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继续扩大本币结算和贷款业务规模,将合作范围由经贸金融进一步向安全、外交领域延伸。
翻阅金砖国家宣言和官方文件,“务实”、“合作”当属超高频词汇。在西方舆论各种捧杀或唱衰面前,金砖国家克制冷静,始终专注于那些具备可行性的项目,更多强调以开放姿态、现实眼光革新而非对抗当前经贸体系,极力避免议题过于庞杂宏大而陷入空谈或无尽争论。在务实和渐进中推动变革,是改革者应有的气度,也是“金砖”历经风雨持续闪耀的关键。
可以预见,有了之前的扎实积累,第五次金砖峰会的“实在度”将超越以往。意在拓展五国基建融资渠道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浮现更多细节;充当未来危机防火墙的外汇储备库、面向企业层面的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和提供理论支撑的智库理事会等高端设计将被详细讨论;深化与非洲的对话也会开辟新的合作空间。
放眼全球,金砖国家正站在时代巨变的潮头。欧美经济总体进入平缓期,新兴经济体虽仍处追赶状态,但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持续上升。此起彼伏之间,全球治理结构、发展模式和运行规则将迎来大调整的时间窗口。不过我们应当看到,靠某个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大国都难以独自完成这种全球性演变。金砖国家要抓住机遇顺势而动,必须合力积聚变革的力量。
首先,在合作中谋求自我变革。金砖国家是过去全球化分工的受益者,但也因此大多患上出口依赖、金融和消费抑制、产业困于价值链低端等结构性顽疾。近年来,中国等金砖国家均明确提出向内需和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在此过程中,金砖合作不仅可利用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为原有出口产业寻找新的海外落点,还可通过联合研发、相互股权和产业投资、优势产业输出等办法促进自身转型。
其次,在合作中促进机制变革。经过多年探索,金砖合作机制本身也迎来升级换代的质变契机。金砖各国应从维护平台长久生命力的角度出发,不断寻求制度创新的可能性。是否建立常设秘书机构和适时吸收新成员、工商和智库理事会等机构如何运转、货币互换、发展银行等金融合作机制如何落实等,都应纳入五国首脑的战略视野。
最后,在合作中推动体系变革。过去20年间,发生于亚洲、欧美等地的金融和债务危机一再证明,基于二战后国际格局设计的现有国际经济体系存在缺陷。而发展中国家则时常成为连带受害者或危机转嫁对象。金砖国家需合力探索以渐进、务实方式革新国际金融架构,减轻对美元的过度依赖,维护开放的国际贸易投资制度,并在能源开发、气候变化等广泛领域强化磋商,推动建立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不容忽视的是,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各异的经济社会制度和难以避免的经贸摩擦使金砖国家深化合作之路面临不少关卡。但只要五国以团结、合作、共赢的胸怀面对自身和世界,以变革者的务实、韧性与勇气谋求不断进步,这块年轻的“金砖”定将成为构筑未来世界多极大厦的奠基之石、希望之砖。(记者 韩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