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是德国“2010议程”颁布10周年的日子。10年前的今天,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颁布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施罗德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2010议程”的落实提高了德国的竞争力。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德国的改革起步较早。他认为,现在有许多欧洲国家也需要补上这一课,这对于克服欧债危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010议程’是德国成功的原因之一”
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劳动市场经济学家霍尔格·舍费尔对本报记者说,德国10年来的改革成果是非常显著的。2004年,德国被称为欧洲的“病人”,在促进就业方面困难重重。10年后,德国成为欧洲失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他指出,“2010议程”对欧洲经济十分重要,因为德国的良好发展会引领整个欧洲的发展。“2005年我们还去国外吸取经验,现在已经有英国、丹麦等国家的代表团来德国取经了。这是‘2010议程’取得巨大成功的最好例证。”
舍费尔指出,按照几十年来的经验,每次经济危机过后,失业率会上升,“2010议程”实施以后情况正好相反。改革一方面让失业者更愿意去工作,即便是去做一些报酬并不丰厚的工作。另一方面,对临时工作限制的调整等举措也让雇主更愿意、也更敢于雇佣新人,很多企业从国外搬回了德国。
在欧债危机中,德国经济一枝独秀,失业率屡创历史新低,这被视作改革的重要成果。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考德认为,“2010议程”是德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核心内容是劳动力市场改革
据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2003年初德国的经济和社会制度都处在“很糟糕的状态”:经济从2000年秋季就停止增长,失业人口超过400万人,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国家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负担沉重。同时,德国还面临政府开支巨大、国家负债不断增长、资本外流、黑工现象严重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施罗德提出“2010议程”,具体措施包括减少失业保险领取年限,降低税率,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等。这一整套改革举措大幅降低了社会福利国家的支出。“2010议程”的核心内容是劳动力市场改革,包括取消对临时工作岗位的种种限制,鼓励失业者从事月收入在400欧元以下的“迷你工作”,将领取失业金的最长时限由32个月减少到18个月。
其中最具争议的是“哈茨4号”改革方案,该方案将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统一起来,即在领取失业保险的时限到期后,失业者将自动进入“哈茨4号”系统领取基本保险。该方案结束了德国的双重保险结构,大大提高了社会效率。基本保险金每月约350欧元,失业者领取保险金后必须接受任何被指派的合法工作。如果拒绝的话,保险金就可能被扣减。尽管饱受争议,“哈茨4号”改革方案在降低失业率方面还是收效明显。2008年10月,德国失业人口降至300万以下,比2003年减少了100多万人。2012年,德国失业率仅为5.9%,在欧洲位于倒数第四位,仅高于奥地利、荷兰和卢森堡。
民众讨论是否需要新一轮改革
近来,关于德国是否需要“2020议程”的讨论也浮出水面。德国劳工部长冯德莱恩日前表示,德国需要继续推进改革,“2020议程”应保证机会均等和专业人才安全。施罗德认为,德国需要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以在同新兴市场国家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舍费尔认为,德国下一步需要的不是一个新的大型改革议程,而是让“2010议程”继续发挥作用,同时在一些小问题上进一步完善。他同时认为,在一国效果好的改革措施照搬到其他国家不一定会成功,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德国从前的结构性失业率极高,与经济发展无关,而南欧国家的失业率则主要不是结构性的。比如西班牙面临的青年失业问题,因为德国有双轨制职业教育的传统,所以即便在经济很困难的时期,青年人失业率也没有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