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至4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印度尼西亚,遭到印尼当地民众抗议。
4月25日,菲律宾与美国海军陆战队举行“肩并肩联合军演”,主要内容为“两栖登陆演练”。
2012年时而陷入紧张的南海与东海海洋领土争端和朝鲜半岛局势,给美国加强在亚太军事存在提供了“战略机遇”,美国趁机重塑、强化、整合其军事同盟体系,并拓展与“新伙伴”的军事合作关系。美国官方高调宣称,奥巴马总统连任后首访亚洲标志着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进入新阶段,在奥巴马第二任期内亚太地区仍然是“战略优先”。
本报记者今年两次去柬埔寨首都金边报道东盟会议,每次都碰上美国代表团参会,一次由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带队,一次由奥巴马领衔。只要有美国人来,记者会现场都注定会挤得满满的,而所有提给美国人的问题,似乎又都与中国相关。各国媒体记者看上去像是在关注美国在亚太的举动,其实却是在琢磨美国与中国在这一地区如何相处。
频频举旗 应者寥寥
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国防部长帕内塔及其他美国高官每次到访亚洲,都会被贴上重返亚太的标签。而美国政要在访问期间的每一次发言,都给人以举旗的感觉,似乎都在影射中国。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发声,目的是维护其对地区安全的主导作用。
希拉里2012年曾3次访问亚洲,每次都就南海争端、对外援助等问题发表讲话,要么是呼吁“东盟各国要团结”,要么是提醒某个东盟国家“警惕那些只对挖掘你们的资源更感兴趣的援助国”。美国高官还多次提及所谓的南海航行的安全与自由问题。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希拉里的亚洲之行烙上了深深的中国印记,她发表了完全针对中国的讲话,却绝口不提‘中国’字眼。”
美国还把缅甸改革当作挥动“民主、自由”大旗来推行其理念的契机。奥巴马今年成为第一个访问缅甸的美国总统。从表面看,他是要支持缅甸改革。其实,他只是一味标榜美式民主体制的“指导意义”。
今年年初以来,美国还加大与亚太地区盟国军演的力度,目标指向也愈加明确。4月,美菲举行“两栖登陆”演练,演练科目为“夺回被占岛屿”。美菲日前举行第三次双边战略对话,同意继续增加在菲律宾轮换驻防的美国军舰、飞机和军队数量。
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已经让东盟感到很不平衡。美国针对中国的一些言辞、行动,使区域安全环境和局势以及原有的一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今年7月,东盟外长会未达成联合声明,就与个别东盟国家有意“突破”东盟共同立场、试图在南海问题上“绑架”其他成员国的做法有关。而这背后,显然有美国的支持。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提塔南·蓬苏迪拉克对本报记者说,美国实施重返亚太的战略,被极少数东盟国家视为在南海问题上抗衡中国的机会。但是,美国在重返亚太方面似乎有点“光说不练”,实力与精力都有些“跟不上趟”。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对全球发展趋势的一项最新评估认为,亚洲的崛起正在撼动美国占支配地位的国际关系体系。东盟学者也普遍认为,美国的财政问题使得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可行性存疑。
印尼大学国际关系系副教授哈里亚迪表示,中国的地位不可取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将影响到东盟国家的发展。比较而言,美国带给东盟的是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印尼外长马蒂则表示,印尼希望美中双方能找到利益平衡点,和平共处。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东盟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预计2012年将首次突破4000亿美元,而东盟与美国2011年的贸易额仅为1940亿美元。东盟希望美国能更多参与地区安全框架的构建,更期待美国加大对这一地区的投资并提供更多贸易往来的机会。毕竟,发展已经成为这一地区的普遍共识。美国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东盟的这一需求,决定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能取得多少成果。
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在重返亚太的政策方面带有局限性,但仍足以对亚太发挥不容低估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可以预料的是,由于精力和实力所限,美国重返亚太,将“雷声大雨点小”。在此背景下,美国可能会有两个选择:一是更多地与中国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协商和沟通,通过美国的政治影响力来规制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走向。另一个则是利用原有的矛盾,制造紧张,以从中获利。美国重返亚太会更侧重哪一个,取决于美国决策者的心态和眼光,也取决于美国能否尽快从经济困境中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