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士革街头,从外地举家前来的叙利亚难民正在等车。 本报记者 焦翔摄
12月9日清晨,记者在酒店的大堂里遇见两个叙利亚人,他们的经历都与避难有关。
第一个少年一周前同家人住进酒店,他的家在达拉亚——现在在大马士革被提及最多的地名。两周前,叙利亚政府军对这一紧邻大马士革的乡镇展开了猛攻,因为那里聚集了大量反政府武装。“估计那里已经被打得面目全非了。”少年有些无奈。4天前政府已经宣布占领了那个村镇,但又称“武装分子太多,清剿残余需要时间”。
第二个人是记者的朋友哈桑,他的家在大马士革另一个郊区扎尔马尼,那里混居着不同教派的穆斯林以及大量的基督徒,对政府的支持度很高,因此也是反政府武装“恐吓”的主要目标。“这几天双方围绕机场路的争夺很激烈,因为怕炮弹会落到我们镇子上,我前天就带着妻子和女儿住进城里的办公室了。”他说。下一步是将他的妻女转移到更远的乡下还是黎巴嫩,现在还无定论。
联合国统计显示,叙利亚出逃的难民人数已经有50万,而在国内流动的难民人数更多。据统计,北部库尔德人聚集区的难民主要逃往邻国伊拉克,人数约有6.3万,而大马士革及霍姆斯周边的难民则主要进入黎巴嫩,人数达到了15万。哈桑告诉记者,因为物价太高且受到叙利亚危机波及明显,黎巴嫩并不是这些难民的“安身之所”。近来,黎巴嫩北部的教派冲突已经造成了十多人殒命,上百人受伤。另据报道,位于约旦和土耳其境内的叙利亚难民营,生活条件也十分恶劣。
在首都大马士革,记者切身感受到了浩大的避难潮给生活带来的不便。首先,街上的乞丐明显增多了。几个月前,大马士革街头还是以“职业乞丐”为主,都是一些把脸抹黑的小男孩,但现在出现了很多妇女和带孩子的老人,看得出是生活所迫。
第二,大量的难民流动造成大马士革异常拥挤。酒店市场经理谢里夫告诉记者,他近来最大的烦恼就是有3个远房亲戚来到他家避难,生活很不方便。叙利亚难民迁徙,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投奔亲戚,大量难民都“消化”在了民间,大马士革街头露营的难民人数并不多。在著名的倭马亚清真寺,记者能见到很多全家老小一起出来消遣的情况。采访后得知,他们多是从外地投奔亲戚而来,白天无所事事,就到这个空旷又有名的地方透透气。
第三,大量难民涌入导致物资短缺。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大饼短缺。此前,记者在较大的超市里面还能买到这种叙利亚人最普遍的主食,但现在超市里已经看不到大饼了,即便是路边的大饼摊也长期断货,人们只有到大饼加工作坊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购买刚加工出来的大饼。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官员称,目前叙利亚需要粮食援助的人口达到了250万(约占叙利亚总人口的1/10),而估计下个月这一数字就会升至400万。因为战乱,叙利亚物价普遍上涨,但政府力保大饼价格不变,保障民众的基本生存需要。
叙利亚总理哈勒吉9日召开内阁会议,讨论当前的经济和公共补偿问题,并研究向受灾民众增发必要生活物资,缓解战乱造成的民生问题。与此同时,叙利亚议会议员谢哈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反政府武装藏匿在民居之中,导致军方无法锁定目标,因此在包围武装分子之后,会命令区域里的平民撤离,以免成为“人盾”。照此下去,只要战争不完,难民只会越来越多。
大马士革多雨的冬天已经来临,摆在叙利亚民众面前的困难,除了食品短缺,油气的涨价与匮乏也必然让这个冬天异常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