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选能否摆脱民粹民主

时间:2012-11-30 15:10   来源:新华网

  近几年,日本首相更迭频繁不已,历任首相都难摆脱“短命”的怪圈,日本将于12月中旬举行大选,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30日刊发题为《日本大选能否摆脱民粹民主》的署名文章,认为此次大选将是对日本民主主义的一次重大考验,换言之,日本政治社会处于重要转折点。主要内容如下:

  民粹民主与选举民主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战后自民党一党独大的执政合法性受到严重冲击,过去那种“分肥政治”开始缺少经济资源,“派阀政治”密室操作亦为选民所唾弃。而日本经济复苏乏力,政治领导力不足让日本国民对未来充满了不安和焦虑,人们一方面反对过去自民党的少数派阀精英密室独大的决策方式,另一方面又期待强有力的“政治超人”带领他们走出焦虑。在这种背景下,民粹民主便在过去十年里在日本得到了发展的空间。

  民粹民主的主要特征有两点,第一是将复杂问题成因极度简单化,解决手段极度单一化的政治手法直接讨好民众;第二是采用将打击对象集中化,图标化的政治手法以图在短时间内聚集人气和集中权力。

  以自民党中的“怪人”著称的小泉纯一郎在2001年大选中明确提出“砸碎自民党”、“首相官邸主导”等口号,一改过去自民党内部协调的惯例转向直接讨好选民。他利用了选民对于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政商官铁三角的利益集合体的积怨,尽管在党内没有派阀却赢得了大量选民的支持。执政后,小泉将打击目标集中锁定在个别利益集团,例如道路公团和邮政系统。当党内出现分裂的危机,小泉在2005年突然宣布解散议会就邮政改革问题对党内进行划线,不支持的被划为异己清除出党。这种简单划分法对于普通选民来说清晰易懂,立场鲜明让选民们认为小泉是可以依赖的强人。无论是“砸碎自民党大选”还是“邮政改革大选”都让长期以来处于自民党一党控制下的日本选民尝到了前所未有的“民主的快感”,然而当他们回过头来看,却发现后来被讽刺为“剧场政治”的小泉执政,其实并没有给日本带来多大的变化。

  2009年,民主党在大选中再一次掀起了日本民粹政治的新热潮。“政权更替”成了关键口号,“政治主导,摆脱官僚”明确了政治打击的对象。民主党利用选民对自民党执政的失望,强调日本经济没有能够恢复活力原因在于官僚把持资源,浪费巨大所致。民主党提出只要实现政治主导,把资源分配的权利从官员转向政治家,彻底地消灭浪费就能创造出大量的财源,而不需要将财政负担转嫁给选民。民粹民主同选举民主紧密相连,日本选民们被民主党简单明了的承诺所吸引,大选中对自民党的失望转化为对民主党的期待。然而过去三年的事实证明,减少浪费将获得16兆日元财源,每个月2.6万日元的儿童补助以及高速公路的免费,以及决策去官僚化都没有实现。这些在财政上没有保障的政策为了讨好选民的做法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

  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日本几乎每换一次首相就提出一次经济发展的战略,例如小泉任内先后提出的“构造改革与经济财政的中期展望”及“经济增长战略大纲”,安倍晋三在任时提出的“日本经济的方向和战略”,麻生任首相时提出的“经济财政的中长期方针与10年展望”,前任首相菅直人的“新增长战略”以及现任首相野田佳彦的“日本再生战略”,但几乎都没有实现过,这也让选民的期待一次次被打碎。

  2012年历史似乎要重复民粹→选举→再民粹→再选举的循环。日本选民对于民主党的失望促使其他政党继续通过民粹主义口号和承诺来吸引选票,而选民们似乎也希望通过自己拥有的惩罚政党的手段来改换执政党,新的执政党不能实现民粹目标的时候选民再次失望,更加民粹的政党出现,然后再选举。这种恶性循环的前兆集中体现在此次竞选中所谓“第三极”政治势力的出现,十多个政党林立的局面是前所未有的。其中以石原慎太郎、桥本彻为代表的政治势力的过激的民粹主义政治主张,尤其值得担忧。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