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血拼”闹剧背后的苦衷

时间:2012-11-30 15:06   来源:人民日报

  今年美国的感恩节为11月22日,第二天便是“黑色星期五”,又是一个“血拼”的日子。

  美国的感恩节本来是人们感恩戴德、合家团聚的日子,而如今早已嬗变为“商业嘉年华”。不少人宁可舍弃感恩节之夜的火鸡与南瓜馅饼大餐,提前在百思买等连锁店前扎起帐篷排队等候,为的是能够以180美元低价抢到一台40英寸平板电视及其他降价电器。

  “黑色星期五”及此后的打折季是商家与顾客间每年一次的双向“血拼”。时移势易,“血拼”的心境、内容和形式都有着诸多变化。

  商业与政治之间关系看似飘渺,其实紧密相联。今年的“血拼”前哨战似乎来得格外早。11月10日是个星期六,位于华盛顿西部的泰森斯角商业中心人多得异乎寻常,连警方都出动维持秩序。又不逢年过节,只是个周末,何至于此?问了问临时被派来指挥交通的小伙子,他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般急促:“天知道怎么今天这么多人?”细细观察顾客脸上那一副副放松表情,我突然醒悟:折腾了一年多的大选终于结束了,百姓也该有了逛街的心境。

  与往年的“黑色星期五”相比,商家的一大变化便是开门越来越早——消费者囊中的钞票就那么多,都想抢个先机。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连锁店决定周四晚上8时就开门,比一年前提早了两小时。目标百货9时开门,较一年前早了3小时。去年感恩节没有开门的西尔斯百货公司周四8时开门,一直开到周五晚10时。严格说来,“黑色星期五”的说法已经不那么准确了,“灰色星期四”、“黑色感恩节”之类的新标签随之而来。

  电子商务在“血拼”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网购”方兴未艾,营业额不断攀升。较之情愿在寒夜中扎营等候抢购超低折扣商品的买家,另有一族打定主意免除路面交通、停车艰难、店内拥挤之累,在不耽误感恩节大餐和与家人团聚的同时,坐在桌前或躺在床上随意轻点鼠标,便可瞬间完成网上“血拼”。

  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血拼”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买家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定位寻找最为价廉的店家,卖家则对目标顾客群信息的掌握愈发精细。奢侈品牌巴宝莉店中等待付款的长龙般队伍边,有一位店员手拿iPad逐个登记个人信息。更有甚者,以前在一些服装店内是你看模特,现在则是“模特”看你。在时尚品牌贝纳通店内,顾客看到的“模特”实际上是一个装载了可采集顾客图像等信息的电子分析机器人。这种每台售价5072美元的“模特”既可用来监视可能出现的罪犯,又可为改进促销提供依据。一家使用了这种“模特”的商店注意到,每天下午4时后来店顾客中多达1/3为中国人,于是决定在那一时段增加能讲汉语的店员以便促销。

  为与网络争夺顾客,不少店家想方设法令到店购物者更感方便、舒适。耐克体育用品店内专有一人高举“队尾在此”的牌子,让选完商品的顾客在人头攒动中一望便知该在哪里排队。排队长龙中间位置,另有一人专门将顾客手中商品接过,递回一张写有号码的小票,免除手提商品之累的顾客在柜台前只需将小票交给店员结账便可,这一措施果然使长龙甩动得快了许多。店家“血拼”手段中也不乏瞒天过海的“小聪明”。一进巴宝莉店内,每人领得一张标明再打200美元的折扣券。此券正反面分别用中、英文标明:“折后满750美元可使用一张”。此举足见中国消费者被视为巴宝莉主力顾客群。蹊跷的是,此券似有意不提手包、钱包、羊绒围巾等并不包括在打折商品中,而这些恰恰是买家抢购的热门商品。

  千变万变,基本经济规律没变,“血拼”的前提是得有“血本”,也受到美国经济大环境的制约。目前美国有上千万人失业,意味着增加税收和减少开支的“财政悬崖”阴影重重。如果奥巴马总统和美国国会不能在今年年底之前达成协议,“财政悬崖”将自明年1月1日自动生效。在看似热闹的“血拼”背后,其实许多人更有一番苦衷。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