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为什么会赢?有人说这是“屌丝”对“高富帅”的胜利。虽是戏言,但不一定没有道理。一场竞选,涉及社会、经济、外交等多方面政策,在糟糕的经济面前,美国选民对于奥巴马与罗姆尼的竞选政策,并非选择哪个更优秀,而是哪个更“草根”。
“屌丝”更关注公平,“高富帅”则要求秩序。这一点在两位候选人的税收政策上,表现得格外明显。向富人多征税是奥巴马救经济的政策之一,而共和党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减税促经济的策略。其实,从实际操作来看,这两种策略都不是什么好政策。但一增一减,体现出来的“阶级感情”却完全不同。
“富人税”看似体现了“富人多交税,工薪少交税,低收入者不交税”的个税基本征收原则和宗旨,但对美国而言,“富人税”的实际意义不大,相反还有害。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富人还能多交多少税?按照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比例为5%的美国富人,纳税额占联邦政府个人所得税收入的57.1%;而占全部纳税人50%的穷人,纳税额仅占所有个人所得税的3.3%。也就是说,5%的美国富人已经负担了美国个税的“半壁江山”,再让富人割肉,还能割几斤?
不是每个富豪都有巴菲特的觉悟,向富人和大公司“开刀”,惟一的后果就是,富人出走,大公司外迁,资金向外流,最后还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大公司都走了,对本来就惨淡的就业率来说,就更是个灾难。“屌丝”们今天还在庆祝,明天就可能没有工作。
上述的结果正是罗姆尼攻击的理由,但他提出的减税促经济的策略也“药不对症”。罗姆尼的对策是用整体税收支出的无差别降低,来弥补所得税边际税率的降低。这可以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它的本质是全面推行危机前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全面减税对当下美国而言,也不失为一个选择,减税可让经济复苏加快,并让大多数行业都焕发了生机,这在美国也是有先例的。
但罗姆尼没能回答奥巴马的一句反问:“如何在承受5万亿美元减税和2万亿美元新国防开支的情况下,而不向中产阶层增税?”因此,罗姆尼坚持无差别减税,又同意增加国防开支,会让选民得出一个结论:为高收入家庭大幅减税,就意味着将加大中低收入纳税人的税负。
在就业问题上,也同样如此。次贷危机爆发之初,罗姆尼曾在媒体上高呼,“让底特律破产吧。”这篇文章或许是罗姆尼最后悔的作品。密歇根州是罗姆尼家乡,俄亥俄州有85万个与汽车业相关的工作。从昨日的选情来,这两个重要的“摇摆州”都放弃了罗姆尼。
之所以同意底特律破产,是因为罗姆尼一直就倡导自由市场,反对政府过多干预。共和党的传统观点认为,要让经济取得更好的表现,关键是减少监管、降低税率。按照这个逻辑,如果市场认为底特律应该破产,那就该让它破产。
罗姆尼看似在维护一个经济学的“内在规律”,但却伤了近百万汽车行业工人的心。反过来,奥巴马却通过扶持美国汽车业复苏,使通用公司在破产两年后再次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公司,就此一举,就增加百万就业。奥巴马还在竞选时强调,他在两年时间内创造了350万个就业岗位。若他连任成功,将继续走注重社会福利政策的经济路线。
罗姆尼的“小政府”与奥巴马的“大政府”,本身没有对错,但要看在什么时候合适。一个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生机勃勃、中产阶层怡然自得的时代,民众当然希望政府管的越少越好,可惜现在不是。高达8.3%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赤字,缓慢如牛的经济复苏,这是一个没有经济安全感的时代,曾经骄傲的中产阶层,现在也需要政府的“关怀”。今天对失业人群的救济,也许明天会用到自己身上。
一不小心,罗姆尼又站在了“高富帅”一边,把“屌丝”们无情地抛弃了。奥巴马抓着这个机会,狂批罗姆尼不懂民间疾苦,漠不关心劳工家庭和中产阶层。但如果“屌丝”们回头想一想,奥巴马大力拯救汽车业真的没有问题?美国重新回到工业时代,需要零利率环境,需要货币政策继续推出QE4、QE5,如此一来,减赤怎么办?11月7日,最新的数据显示,11月份美国有125个城市都会区的房地产市场持续改善,比上个月增加22个,连续第三个月增长。楼市为什么会增长?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大量流动性就会再次进入楼市,这与上一次的次贷危机是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