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穆斯林来说,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包含社会、经济和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是他们观察外部世界的基础,进而影响到他们对待历史和西方的态度
近期,以一部由美国人制作的侮辱先知穆罕默德的影片为导火索,一场蔓延多个国家的反美浪潮席卷全球。除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也门、科威特、黎巴嫩、孟加拉国、印尼等穆斯林国家外,澳大利亚、法国、印度、丹麦等西方国家也相继发生了反美示威。穆斯林世界为什么仇恨美国?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9·11事件周年演讲,指出今日美国已比11年前更强大。他说,从9·11事件开始,美国回击了对纽约和华盛顿实施恐怖袭击的基地组织,同时强化了与其他国家的反恐合作,改善了国内安全,宗教宽容度也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然而,几乎与此同时,埃及首都开罗的民众则已站到美国驻当地使馆的墙头。美国政要不会不知道穆斯林世界的反美主义其来有自,长期以来美国和西方社会对待穆斯林世界的傲慢自大,对伊斯兰宗教信仰的不尊重和对中东国家内政的恣意干涉,值得西方社会认真反思。
言论自由不能滥用
说一部电影就能引发如此大规模的全球反美抗议示威,显然是高估了这部制作简陋的影片自身的影响力。过往十年来美国反恐战争在西方民众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反伊斯兰观感,以及伊斯兰世界内部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其内政恣意干涉的不满,应是导致目前美国驻外使领馆被围困,美国在伊斯兰世界声望下挫的主要原因。在反恐的名义下,西方世界数度发生诸如焚烧古兰经、出版漫画讽刺穆罕默德的事件,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酷刑虐待穆斯林俘虏、鞭打羞辱战俘尸体的个案也屡见不鲜。这些看似个体行为的事件,在西方几乎看不到主流媒体的批评和政治人物的公开反思与道歉。
对西方社会而言,这些“艺术和言论”充其量只是亵渎了神,只要跟政府撇清关系,就可以通通称之为“言论自由”。因此,西媒可以一而再地刊登有辱先知的漫画,甚至就在各地穆斯林声讨《穆斯林的无知》制片人时,法国《查理周刊》于9月19日再度刊发影射穆罕默德的讽刺漫画,理由还是言论自由。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日,法国《Closer》杂志和爱尔兰《每日星报》相继刊登英国王妃的半裸照片,引发欧美舆论一致声讨,法国法院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宣判禁止该杂志继续刊登有关照片,爱尔兰的报纸编辑也被停职。显然,在西方社会,言论还是有禁忌的。但为何侮辱穆斯林宗教的言论可以另当别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9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及上述反美浪潮时指出:“当为了共同的正义、共同的目的而使用言论自由权时,言论自由应当而且必须得到保证和保护。”但当一些人利用言论自由来激怒或者侮辱另一些人的价值观以及信仰时,那么他的言论自由就不能得到保护。“我的立场是,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权利,它不应该被这样的人通过这样一种可耻的方式加以滥用”,潘基文的这一观点,值得那些动辄以言论自由来攻击、歧视他人信仰的人们记取。
宗教包容应予贯彻
对穆斯林世界而言,当前的这场反美浪潮的根本原因在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对伊斯兰文明的自大与傲慢”,“是美国文化或者美国文明对伊斯兰文明不尊重、不理解所造成的。” 正如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分析的那样,如果美国政府不能改变其对伊斯兰文化的长期傲慢态度,不能平等对待伊斯兰文明,不能尊重广大穆斯林的宗教信仰,那么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文明冲突”将无可避免。无力撼动美国强大军事和政治影响力的穆斯林,唯一的发泄途径便是街头抗议、示威游行。这些示威游行终会告一段落,但穆斯林世界对美国和西方的不满却在不断累积。因此,西方国家一有对伊斯兰宗教的不敬举动,反美、反西方的穆斯林抗议示威运动自然就会星火燎原。可惜,美国对此似乎认识不清。克林顿国务卿仍然沉醉于美国帮助利比亚人民获得解放,殊不知也正是由于美国基于自身的私利而在过去数十年里支撑了伊斯兰世界的众多独裁专制政权。如今摆脱了独裁统治的人民可以更自由地表达他们对美国过往给予独裁者的支持以及现在对穆斯林宗教情感的亵渎的愤怒。西方社会对穆斯林宗教信仰的尊重,应是“阿拉伯之春”后亟待补上的一门课。只有真正尊重穆斯林的信仰,努力实现不同宗教的相互对话与包容,西方社会因少数极端言论而可能遭遇穆斯林世界的激烈抗议的情形,才有可能逐渐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