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问题的解决,对东南亚国家来说,是寻找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重要一步,同样也是发展能否持续的关键问题。
近期以来,东南亚民族问题凸显,部分地区深受民族冲突的“折磨”,制约了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也给地区经济的整合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缅甸西部的若开邦,族裔冲突造成成千上万百姓流离失所;在菲律宾南部,分离主义运动一直没有停歇;而在泰国南部,近期接连发生的爆炸、袭击事件更是严重破坏了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虽然有些事件由极端分子挑起,但其背后都有民族不和或宗教冲突的因素。
东南亚的民族问题呈现出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民族问题复杂,5亿多人口的东南亚11国中,生活着约300个民族;二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比较贫困,经济落后;三是部分少数民族仍具强烈独立倾向,甚至仍在从事武装暴力活动。
东南亚的民族问题是从历史中走来的,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它深受殖民主义的影响,甚至就是被殖民主义所“塑造”。美国著名的民族主义问题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曾深刻指出,在东南亚,民族主义不是对欧洲的模仿,而是被殖民主义所“形塑”。
直到今天,东南亚的民族问题仍深深地刻着冷战烙印。当今美国试图改造其他文明的“传教士般”战略冲动,与东南亚地区民族问题的起伏也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近段时间以来,西方对东南亚出现的民族冲突问题表现出了高度关切的姿态,不少西方官员和学者甚至将这些问题的解决与西方推崇的那一套政治体制直接联系在一起。但是,西亚北非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动荡,给东南亚国家上了深刻的一课。
西方模式作为一张政治名片未必能带领东南亚走出民族问题的现实困境。一个被分化的政府往往无法为走出民族纷争提供政治动力,民族地区局势完全失控的可能性在弱势政府治下则来得更大。东南亚问题专家、澳大利亚学者约翰·芬斯顿在《东南亚政府与政治》一书中这样写道:“更好的治理,包括更高的民主被广泛看成是前进的方向,但它也不是许多人所信奉的灵丹妙药……更高的民主可能为各种极端主义者提供机会,甚至助长金钱政治。”
伴随民族差异的文化差异不容忽视。如果不能在文化隔阂与分歧的问题上,做一些认真的反思,尤其是从文化沟通的角度来认真检讨,进而在制度的设计上有所调控,使各民族都能够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并且更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发展的进程中来,那么,民族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解决民族融合的问题同样需要有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定基础。没有发展,不会有民族问题的妥善解决;经济恶化,民族问题往往会更恶化。经济发展了,民族问题的解决也必须同步前进。否则,民族问题解决不好,往往又会跳出来制约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东盟目前正处在大融合之中,局部的民族冲突会成为制约国家更积极参与区域整合的障碍。这也是为什么东盟正试图在调解成员国民族冲突方面发挥作用的原因所在。
东盟在东亚合作中占据核心主导地位。民族问题的解决,对东南亚国家来说,是寻找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重要一步,同样也是发展能否持续的关键问题。东盟国家能够处理好民族问题,发展就能走得更稳。(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