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服务态度到底好不好?

时间:2012-07-02 11:13   来源:新华社

  没来美国之前,所有关于美国的印象来自道听途说或者好莱坞式的大片,且基本都是正面,包括美国的服务。

  当美联航UA888飞机载着满机密密匝匝的乘客以及既不年轻又不漂亮的空姐们晃悠悠地降落在旧金山国际机场的时候,我内心甚至很俗气地想着,应该模仿电影中一个场景:张开双臂高呼一声,美国我来了。

  如同电影镜头中的快速切换,入境时旧金山海关官员那冷冰冰的脸顿时把我的满腔热情给扑灭了,欢乐的情绪戛然而止。

  在一位海关官员慢条斯理的询问下,几个常规性的问题我一一作答。但是,无缘由地,他开始追问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其他人被派到美国工作。一开始,我带着略显生涩并且惴惴的表情搜寻了很多自以为理由充分无可辩驳的词语来回答。他面无表情,听完回答后有长时间的沉默,然后开始往电脑里面输入信息。再后,又低着头询问了一遍:你为什么被派往美国?我暗想,又不是偷渡,光明正大坐着飞机拿着签证过来还要问我为什么过来。第三遍后,我觉得我找不出其他理由了。只好说,我觉得我很优秀!就这样,询问终于结束了。

  这名海关官员拖着慢条斯理地语调开始了例行公告,他的目光在空中游动,似乎搜寻着什么。我悄悄地顺着他的目光向旁边瞥了几眼,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不知何时,他结束了大段的话语,问了我一句,明白吗?如果换了他人也许就点头称是离开便罢。而我,担忧因为追随他茫然而又游走的目光,从而分心导致错失什么重要信息,怯怯地说麻烦您能再讲一遍吗。闻音,他涣散的眼神好像突然之间就聚焦了,盯着我的眼睛看,不耐烦中带有愠色。最终,他还是又重复了一遍。

  当我走出机场大厅时,等待已久的朋友来了句:你果然是最后一位!

  对美国服务的认识便从这里开始。

  美国的电信公司众多,呈现各种竞争态势,不似国内的垄断,窃以为服务会更加周全。

  为了图个方便,我借用了朋友的一个签约手机。然后到一家叫作T-mobile的电信运营商购买电话卡。服务人员热情洋溢地告诉我说,由于这个手机超过三个月没有使用,所以服务已经暂停了,如果想重新使用,必须先缴50美元的激活费用。我觉得太不划算了,询问有没有其它办法。他接着说可以去沃尔玛买预付费的充值卡,充值后就可以直接使用。我和朋友兴高采烈地地到了沃尔玛买了充值卡。按照说明,一步步操作。充值倒是成功了,但是电话仍然不能用。

  我和朋友又到电信运营商那,询问什么情况,该怎么解决。这次,那个服务员却稍显冷淡说,电话卡不是从他们这里买的,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也不会承担责任。有什么问题,应该找沃尔玛而不是来服务中心。

  听到这里,一股悠悠的怒火已经开始顺着我的五脏六腑往上窜了。但是,问题总要解决。我和朋友只好又折腾到沃尔玛。

  世界第一大零售商真不是浪得虚名。在了解了情况之后,售货员就直接领着我们到前台去退款了。问题是,责任不在沃尔玛,出售的卡没有问题,充值也成功了,相当于已经对商品进行了消费。但是,他还是无怨无悔地给退了款。内心对沃尔玛那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就升腾了出来。

  当然,也许是初来乍到,很多事情因为不了解而显得难办。也许对于当事人来讲着急万分的事情,讲起来显得异常繁琐、微不足道。这些微不足道的讲述只是美国生活众多事情中的点点滴滴,让我对美国这个原来被描述过无数次无限美好的国度开始质疑。

  玫瑰色褪去,我看到这里真实的生活。当然,不能说,美国的服务很差,只是不似传说中那么美好。

  尤其是在我到达这里一个月后,我仍然没有收到社会安全局关于我社会安全号申请的答复,这种被冷落的服务方式更是刻骨铭心。电话拨打过去永远都是一遍又一遍的语音提示。转到人工服务也一直是呼叫等待。我只能归结于我的运气不太好。

  为了安装一个柜门,从订货到安装,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给服务公司负责人打电话,五次有三次都是让留言,而留言过后,不会有人主动打电话过来。

  我一直以为因为自己是中国人的缘故。刚好,为我们安装柜门的工人过来工作。作为一名地道的美国人,我问他对美国的服务有什么看法。

  他的回答很简单:“It’s bad。”(记者 韩莎莎)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