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9日,二十国集团峰会(G20)在墨西哥落幕,与会者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资问题达成基本共识。
让市场意外的是,美国首次“一毛不拔”,而中国与其他金砖成员国承诺向IMF增资930亿美元,其中中国出资最多为430亿美元,使得该组织总融资额高达4560亿美元,比4月份预期的4300亿美元高了许多,大大提高了该组织放贷和救灾能力。
430亿责任性注资
中国央行6月19日在官方网站刊文指出,在前一天召开的G20墨西哥洛斯卡沃斯领导人峰会上,金砖国家领导人认为,确保IMF拥有充足资源,有利于国际社会应对当前世界经济金融领域的重大挑战,金砖国家愿为此作出贡献。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宣布支持并决定参与IMF增资,数额为430亿美元。
中国增资430亿美元,很多人质疑,为何在没有承诺话语权和投票权继续提高的情况下,又为何比其他金砖国家出得多?一些专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作为IMF成员国,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增资就是在履行国际义务。至于增资多少,主要取决于我国外汇储备量大小。也有专家分析称,增资多少是根据上一年经济增速决定的,
但分析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南非、俄罗斯、印度和巴西之所以出资较少,与其经济增速没有直接联系,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外汇储备能力以及它们与欧洲贸易关系的亲密度。
此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和日本之所以在救助欧洲问题上比较积极,完全是因为大家对欧洲市场依赖性太大。现在救助IMF,就相当于救助本国贸易。如果欧洲彻底倒下,受伤害最大的是中国,中国的许多企业在欧洲市场挣扎,通过IMF救助重债国家,就是在救助海外投资环境,毕竟中国是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为外储寻找安全港?
增资多并不等于投票权和话语权会即刻升高。2010年11月,IMF执行董事会当天通过了份额改革方案。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72%升至6.39%,投票权也从目前的3.65%升至6.07%,超越德国、法国和英国,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得到在这一国际组织中的更大话语权。在本次增资计划中,欧元区国家和日本增资贡献最大,分别为2000亿美元和600亿美元,英国提供150亿美元。虽然日本还未最终确定,但媒体刻意将中国的出资份额与日本做了比较,认为中国会再一次“赶超日本”。
孙立坚表示,“我对中国出资430亿美元并不惊讶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欧盟陷入困境对中国不利,出资IMF就是在曲线救助欧盟贸易伙伴国。其二,中国要想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就必须从IMF注资着手。”
中国向IMF增资是在为外储有效使用寻找安全的投资港湾。孙立坚认为,中国持有超过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数量长期占据世界第一,相较于直接购买有关欧洲国家的国债而言,向IMF增资的投资风险更小。之所以说通过IMF救助欧盟风险小,是因为与多国“组团”当债权人有利于增强“讨债能力”,中国自己单方面救助,风险较大。
要话语权不如先国际化
中国增资IMF的另一个目的是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孙立坚认为,中国要积极参与IMF特别提款权(SDR)定价改革,SDR有利于人民币计价影响力提升。增资越多,话语权越大,可以为人民币可兑换程度以及最终发展为全球储备货币奠定基础,如此一来,外汇储备资金也会多样化,资产价格也会上升。
“全球市场对人民币的期望很高。市场普遍认为,在欧元出现大问题的时候,人民币应该迅速承担起世界主导货币的责任。”孙立坚认为,现在不是美欧不给中国过多的话语权,而是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还未彻底完善,确切地说,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硬条件还不满足,比如,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以及汇率市场自由度等问题与世界的高期望值还存在一段距离,所以承担过多的话语权对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现在只能按部就班地等待,话语权增加只是时间问题,只待人民币能尽快成为全球主导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