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6日,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集团宣布,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的韩裔美籍医学专家金墉将接替6月底卸任的现任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成为世行第12任行长。新华社记者张军 摄
世界银行诞生67年来,产生的11任行长无一例外都是美国人,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总裁则一直拥有“欧洲血统”。但是,从去年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腾斯参与IMF总裁遴选,到今年发展中国家提名两位世行行长候选人与美国提名的候选人展开较量,国际经济组织掌门人由欧美主导的成规日益受到挑战。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的金墉最终当选,但这仍然反映出世界经济天平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改革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半月谈》2012年第8期)
史无前例的挑战
本次世行行长换届吸引广泛关注,不仅因为世行的国际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今年第一次有发展中国家提名的候选人和美国提名的候选人公开竞争。
3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提名韩裔美籍医学专家、达特茅斯学院校长金墉为世行行长候选人。与以往不同,发展中国家不再被动投票,而是主动推举出候选人参与竞争。而且无论工作经历、学识背景还是领导能力,发展中国家提名的候选人都不在美国提名的候选人之下。南非提名的恩戈齐 奥孔乔-伊韦拉曾经担任世行常务副行长,巴西提名的哥伦比亚前财长何塞 安东尼奥 奥坎波曾经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奥孔乔和奥坎波不仅拥有出众的多边机构高层管理经验,相当有说服力的经济学背景,还对发展和援助这两大世行要务有着深刻的见解。
过程本身就是进步
4月16日,世行宣布,金墉将接替6月底卸任的现任行长罗伯特·佐利克。由于美国仍然是世行最大的股东,拥有一票否决权,而且美国和欧洲一直相互支持锁定世行和IMF的掌舵权,这样的结果不出意料。但是,这次遴选的过程本身体现出的突破仍具有非凡的意义。正如去年在IMF总裁竞选中惜败的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腾斯所说,新兴经济体代表参与竞选很重要,因为除了结果,过程同样具有意义。
三位候选人在竞选阶段的陈述中,都强调未来世行要更多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3月底4月初,金墉表示,他要倾听发展中国家的意见,让世行更加包容、开放,同时要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和投票权。4月16日,金墉再次声明,世行将扩大发展中国家声音,并为可持续增长提供更强有力的研究成果。
奥孔乔认为,当今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多极世界中,世行应成为国际治理改革的领跑者。她认为,世行的治理改革已经踏上新征程,而且这一征程势不可挡。奥坎波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在被问及这次行长竞争是否将对世行未来的治理产生深远影响时,他说,竞争本身“已经产生了影响”。
4月初,印度媒体建议,金砖国家应尽快着手,在2013年9月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任期结束前推选一名共同候选人参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