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消息,近年来,许多在美华人逐渐成了中国大陆亲友购买奶粉的重要源头。华人整箱整箱地买奶粉,甚至瞬间扫空超市货架,导致其他顾客无奶粉可买。为此,Target、Walmart等大卖场不得不推出5至12盒的限购令。(6月18日《中国新闻网》)
看了这条新闻,不少网民不约而同地会联想到前几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表示的“国家有关部门和组织对乳制品质量抽检的结果是99%以上合格,从时间纵向看,的确是历史最好”。既然是“历史最好”,“99%都合格”,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消费者仍然在用脚投票呢,丝毫不给面子,继香港澳门之后又逼得美国也要采取限购令呢?
按理来说,价格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低价格的产品会有着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但为什么国产奶粉即使价格优惠但仍然很少有人去光顾呢?为什么洋奶粉有底气敢于频繁无理地涨价呢?关键还在于国产奶粉频频出现的各类卫生安全事故已经让消费者失去了信心,即使现在真的如宋理事长说的“三年以来有很大的整改效果”,但既然消费者有渠道买到质量更让人放心的洋奶粉,那么何必再冒险、碰运气地买国产奶粉呢?毕竟,孩子只有一个,孩子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没有一个家长会拿孩子的生命来开玩笑,所以,国产奶粉的“史上最好”即使为真,当下一时半会也难以扭转颓势。
如果没有消费者的购买,即使专家再吹捧、政府部门再打包票,乳品企业还是会陷入严重的困境。那么我们的国产奶粉怎么办?信任危机如何化解?答案只有两个最简单的字:质量。温家宝总理说过,“产品就如人品”。只有自己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有值得信赖的产品和人品,才能赢回消费者,而什么样的质量才是能够赢回消费者的质量,相信国产乳制品企业比我们更加清楚。最近某国产大品牌的奶粉又曝出重大的质量问题,如果这类事件依旧频繁爆发,那所谓的历史最好和99%都是毫无意义的自娱自乐。
国产乳制品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误会实在太多太多,信任感已经降到了最低,依靠小打小闹的整改已经不起作用了。所谓不破则不立,国产乳制品行业唯有将过往存在的种种尚不为人所知的问题自我曝光,放在阳光下曝晒,给社会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才不会让其被深埋而“发霉”,才不会在以后重病复发,才能放下包袱没有压力地“重新做人”,才能真正地重振消费者的信心,赢回消费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