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成功践行国际关系民主化原则

时间:2012-06-06 13:36   来源:文汇报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定于6月6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峰会将是上合组织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专家学者认为,这次峰会将有力推动各成员国加强政治、安全、经济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为该组织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指明方向。

  上合组织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治理模式,强调国家不分大小,以协商一致的原则来推动彼此间的合作,从而在事实上践行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原则。

  上合组织的成立、发展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中的重大事件。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地区相比,中亚地区保持着相对稳定,而这在相当程度上要首先归功于上合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正如上合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一再强调的,“现在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上合组织的中亚、没有上合组织的欧亚地区、没有上合组织的国际社会。”

  “上海精神”是友好合作的核心准则

  上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丰富了国际关系的内容,为新时代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构想,增加了新的外交哲学。十余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之所以能走过从初创起步到成熟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并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已经内化为成员国之间、成员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本组织与其他多边机制之间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核心准则。而只有全面理解“上海精神”,才能准确认识和把握上合组织过去十余年的风雨历程,进而理解上合组织中长期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可能情境。

  第一,应在国际体系转型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理解“上海精神”。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竞争的重心正迅速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尽管老牌发达国家在各个领域仍拥有相当的优势,但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为国际格局的调整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历史不仅没有像福山等人预想的那样以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的一花独放而终结,相反越来越表现出一种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构成上合组织核心凝聚力的“上海精神”即代表着一种超越了传统国家关系发展模式的替代性理念。

  第二,应在欧亚大陆核心地带发生了巨大地缘政治和经济转型的格局中理解“上海精神”。中亚国家的身份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演化:从曾经是沙俄帝国的边缘地带到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从独立之初作为俄罗斯“近邻外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到日益具备主体性的独立地区。未来可能还要从更广泛的欧亚含义上审视中亚地区,即中亚国家参与的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一体化进程,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后苏联空间,而是从欧盟一直到东亚这样一个广泛的欧亚空间宏大一体化进程中一部分。届时的中亚更多会被视为一个次地区。在此意义上,“上海精神”已经成为中亚地区主义的一个核心价值。

  第三,应从集体的视角正视“上海精神”的形成。“上海精神”尽管有上海这个抬头放在前面,但它不是中国的一家独创,是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领导人与外交部门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中苏关系历史上林林总总关系形态驱劣存良的自然选择,是在“上海五国”机制发展过程中逐步凝练出来的“智识产品”。正因为如此,“上海精神”对于聚合上合组织成员国、推动该组织框架内的各项合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道德感召作用。

  第四,应从发展的眼光看待“上海精神”。“上海精神”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会仅仅局限于现有的20个字。过去十余年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也表明,一方面各成员国是在“上海精神”的照耀下推进合作,同时新的实践又为我们继续扩大“上海精神”的外延,为国际关系理论提供更丰富的哲学和思想资源。

  在全面把握“上海精神”的框架下,我们尤其要注意到上合组织十余年发展历程中的两个关键方面。

  第一个关键,这是该组织所在地区内所有的转型国家在国内体制变迁和外部国际环境相互激励、相互影响下的相互学习并且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

  第二个关键,这是世纪之交国际关系民主化潮流在中亚这样非常复杂的地区得以具体化、得以实践的一个地区机制的创新过程。这一点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