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国经济为何必须进行变革

时间:2012-05-17 13:13   来源:环球时报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5月16日文章,原题:中国经济为何必须变革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熟谙历史。他曾预言农村中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发展,将导致两极分化现象愈发严重,“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继续处于贫困地位的农民将要埋怨我们……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的那些富裕中农也将对我们不满”。

  在毛试图限制私有制的努力造成灾难后,继任者邓小平推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但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一个问题又重新摆在中共领导层面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能兼容吗?随着中国“阶级”鸿沟日益显著,该问题的答案似乎愈发清晰。

  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没能发挥缩小鸿沟的作用。其间,中国一直扮演全球经济稳定器的角色。尽管有些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增长引擎仍将继续运转,但有迹象表明它或许正失去动力。数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战略建立在四大支柱上:出口、外国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消费。作为核心的出口,不仅起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作用,还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消费。但出口已急剧放缓,并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正处于彻底转变之中。

  为使出口产品不断流入最大客户——北美和西欧——中国知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中国商品便宜和西方消费者有钱买。为降低商品价格,中国动用减税、退税等措施帮助制造商实现成本最小化。为培养海外需求,中国还为客户创造真实或能感觉到的财富,举措就是压低全球利率。与此同时将收益重新投向美国国债以支撑美元。

  然而全世界陷入衰退的现实,使中国的出口机器迅速变慢。与已提升价值链的日韩企业不同,中国的工厂仍旧倾向于追逐贴牌生产的快钱而非大力投资研发。随着美欧企业处境艰难和消费者需求不振,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已成强弩之末。

  至少从目前看,中国经济战略的其他两大支柱依然屹立不倒。但某些缺乏经济基础的固定资产投资终将损害中国经济。而增长的国内消费并未像预期的那样使中国制造商明显受益反而使其产品在海外更不具竞争力。中国的制造业出口战略必须进入新时代。中资企业必须“走出去”竞争。

  中国需要增长以保持稳定。要保持增长就必须与时俱进。中国政府必须大力推动改革进程:加强透明度并形成稳定连贯的法治体系,还要促使“关系”文化与商业分离。当然,期待中国文化一夜之间就发生变化不切实际。但通过自信的步伐迈向更加透明和法治,中国将向本国公民和外国投资者注入信心。中国也将因此更容易获得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技巧和非战略性技术。(作者任剑浩和保罗·纳什,王会聪译)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