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主题为“深化战略沟通与务实合作,推进持久互利的中美经济关系”。战略加经济,围绕主题,双方将展开讨论,哪些议题释放新变化?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本报国际报道特约评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张国庆认为,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奥巴马急需从外交事务中解脱出来,静心冲刺最后的半年,且当下亚太地缘政治和经济情况比较复杂,全球又处在欧债危机阴影下,使得此番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可谓牵动人心。
张国庆说,美方此番可谓有备而来,在参加“对话”前已有一些十分微妙的动作,包括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刚刚结束在美国的访问。其间,美日双方再次确认强化日美同盟关系的意向,并发表了题为《面向未来的共同蓝图》的联合声明。此外,在中菲黄岩岛争议升温之际,美菲在4月30日举行了首轮国防与外交二加二会谈,进一步巩固美菲同盟关系。然而面对菲律宾外长和国防部长要叫板中国的气势,希拉里·克林顿表示美国不插手南海争端的立场难免让菲律宾感到失望。美国的这些活动既有在中美对话前和盟友“沟通”的意图,也是在委婉地对中方“示好”,以求在此番对话乃至接下来的一系列合作中有所收获。
本报国际报道特约评论员、新华社国际部评论室主任江亚平认为,回望历史,人类曾经一再为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付出惨痛代价。但实际上,一个大国的崛起,并不必然意味着另一个大国的衰落,历史不存在这样的宿命轮回,更何况新世纪的国际大舞台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人一直信奉和谐共处,合作共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而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也表明,中国的发展,意味着美国拥有一个越来越有能力的合作伙伴。(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