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尼克松访华 最伟大的历史转向

时间:2012-02-16 13:55   来源:新华网

  1972年2月24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夫人等游览长城。新华社发 

  【美国《华盛顿邮报》2月12日文章】题:最伟大的转向:尼克松访华

  本月是一次意外事件40周年的日子,这次事件甚至催生了一个已经进入我们政治词典的短语——“尼克松访华”。这个短语意味着一位领导人转变以往立场,采取某种令人震惊但却有利的行动。

  从总体上来说,尼克松很难说得上是一位行为榜样,这位行事并不光明磊落的总统曾鼓励自己的下属采取非法行动。但他却是一位高明的战略家——这一点在对中国开放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这次开放的高潮就是尼克松1972年2月亲自访问北京。

  现在,在美国政界采取意外举动是绝不允许的。掌管着我们公共空间的无形思想警察把任何偏离以往政策立场的举动都当作是两面派的举动,更有甚者把这归结为品质问题。我们都假装相信,好的政治家就是那些想法永远都不变的人。

  人们期望政治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他们曾经承诺要做的。纽特·金里奇1994年出版的《与美国的合约》一书又促进了这种观点。他在国会中的老大党(美国共和党的别称——本报注)继承人有时为了履行竞选时的承诺,采取的行动似乎是准备把美国推下悬崖一样。

  所以,在这里要向那些使得尼克松访华成为可能的特性致敬——前后不一、奸诈狡猾以及其他非美国式的特性。在我们即将迎来尼克松访华周年纪念的时候,回头研究一下美国历史上最大也是最棒的一次转变是很有用的。

  当尼克松考虑访华的时候,他在国外面临的局面很不利——极度不得人心的越南战争让他陷入了困境,而且正在寻找新的方法遏制苏联。与他非凡的、雄心勃勃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一起,尼克松开始让自己考虑本来难以置信的行动。

  现在回头再看尼克松当时是多么小心翼翼地准备这次访问很有意思。1971年4月,他批准美国国家乒乓球队前往中国,并宣布了放松旅行和贸易限制的计划。他说,他长期以来的一个目标就是实现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中方则在那年春天通过巴基斯坦回应说,北京欢迎尼克松自己访华。尼克松最初先派了基辛格于1971年7月秘密访华,并通过巴基斯坦促成了这次访问。尼克松的传记作者斯蒂芬·安布罗斯说,基辛格发了只有一个单词的密码电“Eureka”(有了),表明自己的访问成功了。

  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亲自启程前往北京。从安布罗斯援引他对毛泽东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如果对自己有利,选择改弦更张就是有价值的。他意译毛泽东自己的讲话说:“你是一个一旦机会来临就能看到的人,也知道你一定要‘只争朝夕’。”这段用在尼克松身上也是没错的。

  2月28日离开中国前,尼克松在欢送他的宴会上说:“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这体现了一点尼克松的虚荣心,但他说的确实没错。

  伟大的总统决定通常都是脱离一个领导人过去可能曾经说过的话,或者是他的政治顾问的建议,或者是当时常识一般支持的范畴。尼克松访华、肯尼迪处理古巴导弹危机、罗斯福应对大萧条、林肯在内战中都是如此。

  要解决美国当今的问题可能需要一位这样的领导人,在面对别人抱怨说他的政策违背以往的立场时,他作出的回应就是“那又怎么样?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好。”(戴维·伊格内修斯)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