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一部分议员的情绪有点躁动。债务危机似乎还不足以让这些人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美国经济并不乐观的前景,鼓动向台湾出售武器倒是成了他们热衷的营生。看上去,这些政客非但不担心中美关系因此受到冲击,似乎刻意要借售武来表明在对华关系上华盛顿不会软弱。
眼下,有一种观点在美国颇为流行,即中美关系正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双方谁都不愿打破这种平衡,也不敢打破这种平衡。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最近对这种观点做出自己的解读:如果我对你的依赖程度超过你对我的依赖程度,那么权力就在你手中。如果依赖程度相仿,那这种关系中就几乎没什么权力可言。约瑟夫·奈认为中美关系中的平衡有点像“恐怖平衡”。某些美国人士进一步提出“金融恐怖平衡”的说辞。在他们看来,中国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却不敢用抛售来“打击”美国,因为这会使中国承受债券“掉价”的巨额损失。
“恐怖平衡”有明显的冷战色彩。美国和苏联保持了核武均势,任何一方先发起攻击,最终都只能是两败俱伤,所以谁也不敢真的出手。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中美关系虽有平衡的一面,却与冷战时的“恐怖平衡”根本不同。中美关系尤其是经贸领域的合作经历了一个不断融和发展的过程,逐步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格局。维持这种平衡的不仅仅是实力均势,更需要合作解决问题的良好意愿。如果华盛顿真的在意这种平衡,就应该珍视两国关系来之不易的局面,同中国一道以建设性之举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是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常说的一句话。中国人讲这句话时,强调大局为重观念、平等协商意识、合作共赢追求,体现的是开放包容的心态。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开始说这句话了。细细品味,好端端一句话似乎已经变了味。联系到华盛顿政客们的躁动,可以断言,一些美国人讲这句话时,内心深处更多的是我行我素的自负、其奈我何的傲慢、煞有介事的自慰。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两相对照,品格高下、气度大小,实在是天壤之别。
如同自然法则一样,国家关系中的平衡永远是相对的。用得好,平衡因素是推进关系的坚实基础;用不好,平衡因素有可能成为阻碍前进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