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采取了迥异方法来应对中国迅速崛起的科技。中国在技术创新领域正奋起直追,已接近成为全球领军者。这种现实激起了对西方引领科技未来的担忧。美国的一贯对策是从国家安全出发,竭力限制对华科技合作以避免将可能用以军事的技术转让给中国。与之相反,欧洲已将对华科技合作变成双方重建战略伙伴关系的支柱之一。
安全和经济考量是欧洲全面对华接触战略的主要动力,不仅限于技术领域,这令美国人忧心忡忡。金融危机使中欧经济关系进一步巩固,德国等外向型经济体更加依赖中国市场。同时,北京正向陷入严峻债务危机的南欧国家施以援手。但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多数欧洲人认为,展开广泛对华接触不但有助于进一步开放中国,还能驾驭其社会和经济朝着双方乐见的方向发展。
诚然,欧盟的对话和接触政策也遭遇不少挫折,如人权问题等。但该政策在其他领域相当奏效。欧盟企业获得了巨大金融收益,即便与知识产权保护、被迫技术转让等有关的问题持续不断。欧中科技合作是另一项成就,其实这也是双方战略伙伴关系中为数不多的真正能摆上台面的实质内容之一。
对北京而言,获取对本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高科技是主要动机。中国正加强本土创新能力以减少对外依赖,但就目前来说,外国的技术转让对其经济现代化仍不可或缺。北京常赞扬欧盟是其最大的技术输入来源。据统计,2009年中国30%的进口技术来自欧洲。
欧洲人的头号动力则是获准进入中国市场。据估测,仅中国的政府采购市场就价值1万亿美元。欧盟企业想从中分得一块蛋糕。此外,欧盟研究人员迫切希望受益于中国不断增长的研发支出,尤其在目前欧盟各国财政紧缩和削减开支之际。2006年至2010年,中国的研发经费以年均22%的惊人速度递增。此外,欧洲人还希望利用上中国数量和素质均得到大幅提升的科技人才大军。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欧洲人希望科技合作将令中国的技术发展更为透明。
无论动机如何,中国成为创新领域领军者的不懈努力似乎已有所回报。中国发表的研究论文已大幅增长,今年的专利申请将超越日美。尽管数量并不代表研发质量,但肯定意味着中国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欧美应通过改善自我创新能力应对中国的这种挑战,而非奉行遏制科技交流的政策。美国限制对华科技合作的企图注定徒劳无益并有损于经济,就像它竭力遏制北京军事现代化的做法。因此,欧洲人应继续对华合作政策,同时对潜在的安全隐患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