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咬狗”的操守

时间:2011-07-14 13:0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西方新闻界一个经典比喻。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于是,西方媒体从业者最兴奋的莫过于找到“人咬狗”的事例。

  虽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新闻更新速度之快,从业人员之多,大家拼了命地找“人咬狗”,无奈僧多粥少。套用一句老话,求之者常有,而“人咬狗”不常有。

  也真佩服西方同行的执著精神,为了吸引眼球,不择手段地寻找“人咬狗”。于是乎,“谢谢你,再见。”只能是一份报纸告别读者的最终感言。《世界新闻报》这份拥有168年历史,750万名读者、自我标榜“记录并创造历史”的老牌报纸,为肆意突破媒体操守的红线付出了“永远消失”的代价。

  在西方影视剧中,尤其涉及到报馆的场景,总见主编生气地对记者说,我要独家!我要独家!为了拿到独家,新闻记者只能铤而走险,不断地冲击着道德的底线。

  《世界新闻报》最终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为了生存,自1843年,这份都市小报为追求发行量,想方设法以“星”、“腥”、“性”为卖点,兜售色情、政坛丑闻。为了写出“人咬狗”的故事,他们不惜用窃听的手段在媒体行业中争取一席之地。

  据报道,从2005年开始,受到《世界新闻报》电话窃听人数的保守估计为2000人,而其中对《世界新闻报》提出法律诉讼的已超过20人。这其中,包括英国皇室,最近英国首相布朗也遭窃听。

  西方新闻界一直讲“新闻自由”,但至于什么是新闻自由?“自由”有没有边界?是不是为了“人咬狗”,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窥探别人的隐私?就可以不择手段地攫取故事?

  新闻媒体之所以有自由,是人们希望媒介能协助他们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来源进行有效地筛选,并能对其组织加工。正因为大众媒介这种特有的功能和作用,人们才赋予新闻媒体一定的自由——新闻自由。但自由并不是毫无边界,《世界新闻报》的毁灭,正是对这种自由的滥用。

  人们要求新闻不仅仅在于向公众提供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更须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客观真实地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从这个意义上,“狗咬人”未必不是新闻,虽说少了眼球的注意,但若刻意追求“人咬狗”的效果,触犯别人正当的权益,伤害的不仅是别人,更是自己。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