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或退出欧元区,中国应未雨绸缪

时间:2011-06-02 14:22   来源:广州日报
  近期,一度面临破产边缘的希腊债务危机有恶化趋势。上周五,希腊新紧缩计划未能得到反对党支持。来自希腊的欧盟委员挑明:若希腊不能尽快控制千疮百孔的公共财政,将不得不退出欧元区。希腊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2010年,希腊与欧盟和IMF达成协议,后者在未来三年内提供1100亿欧元贷款帮助希腊政府应对危机。作为条件,希腊政府则保证实施严厉的紧缩政策和改革措施。

  然而,这一“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很可能不会奏效。首先,如果希腊要确保债务不再继续增加,经济增长应保持在8%左右,这显然不现实;其次,希腊如果执行严厉的紧缩政策,短期内不仅无助于经济扩张,而且必将导致普通百姓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公司如果资不抵债,往往以破产告终;然而主权国家破产则缺乏可行办法,历史上出现的往往是债务重组,即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债务延期或减免协议——这是“违约”的另一种说法。根据德意志银行测算,未来两年希腊发生债务违约可能性为46%,未来五年的可能性为72%。

  尽管如此,欧元区一直回避“债务重组”,为什么?首先,希腊是欧元区内实力最弱的国家之一,其债权人主要来自德国、法国等欧元区内发达国家,这使得希腊债务危机成为风暴眼;其次,如果希腊危机爆发,那么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甚至意大利也会深受影响,这些国家体量比希腊大得多,如果出事,欧洲几乎不可避免再遭遇一次金融危机。

  欧元是欧洲人梦想百年的宏大计划,却弊端丛生:欧元走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前面,各国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一方面纳入太多不够资格的国家,另一方面英国等则不肯加入。这使得德法成为替欧元区输血的大头,最终各国经济不仅没有出现设想中的“大同”,反而因差异增大而步调紊乱。

  一边是市场日益加剧的违约担忧,一边是欧洲明确表示反对债务重组,希腊纠结不过是欧元区诸多问题的映射之一,当前格局之下很可能无解。“出来混,总要还的”,通过贷款等手段,即使希腊状况暂时稳定,但最终仍是一个会爆发的火药桶——。

  此前中国曾表示愿意购买希腊债券,力图缓解巨额顺差带来的国际争议,也得到欧洲银行界的欢迎。与此同时,民间对于希腊亦有兴趣,据称一些中国企业也在“趁机抄底”。然而,在商言商,希腊危机的“底”可能尚未到达,无论政府债券还是民间投资仍需谨慎。如果希腊危机进一步恶化,那么中国持有的欧洲债券价值也会受到不菲影响;进一步看,虽然希腊危机看起来类似欧洲“茶杯中的风暴”,但是一旦爆发,不排除爆发第二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将为中国对欧出口蒙上阴影。(于乎)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