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主权债务危引发欧洲命运争辩:分裂还是同化

时间:2010-06-07 15:03   来源:人民网

  2008年~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特别是2009年年底开始蔓延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在欧洲内外引发了新一轮“欧洲命运”大辩论。其中,有两个问题是辩论的焦点:第一,欧盟是继续一体化进程,还是就此走向分裂?第二,再过三五十年,欧洲人继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是被同化到阿拉伯人的移民大潮之中?

  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不妨先从词汇学的角度入手,借助两个新造英文词汇以“窥全豹之一斑”。一个是“拉丁欧洲”(LATIN-EUROPE)。该词的一层意思是指其语言源于拉丁语的欧洲国家。另一层意思则是大体套用了拉丁美洲一词的地理概念。意思是说,欧洲已分裂成了西欧北欧发达地区和东欧南欧欠发达地区两部分。

  第二个新词是“欧拉伯”(EURABIA)。它由“欧洲”(EUROPE)和“阿拉伯”(ARABIA)两个单词拼组而成。大体意思是说,随着阿拉伯人大举向欧洲移民,早晚有一天,欧洲人将淹没在阿拉伯人的汪洋大海里,从而失去自我。

  欧洲是统一还是分裂,从欧盟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时起时伏的老大难问题。随着冷战结束,中东欧国家不断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些富裕国家不愿意让穷国“搭车发展”,出现危机时也不太愿意“解囊相助”。2009年年初,当世界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新近加入欧盟的东欧成员国经济面临极大困难。许多经济学家担心,“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国经济可能崩溃”,但欧盟富国却对救助东欧犹豫不决。于是,东欧国家惊呼,分裂欧洲的“经济柏林墙”正在形成。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以德国人为首的欧洲富人大多反对为救助希腊埋单,有的甚至主张干脆把希腊“踢出”欧元区。而最近的一项民调显示,47%的德国民众支持恢复德国马克。其潜台词是,德国应该退出欧元区。

  在表达民意的欧洲媒体上,特别是“疑欧派”言论较浓的英文媒体上,认为欧洲走向分裂的言论可以说绵延不断。如果随便翻翻近期的《金融时报》,下列悲观标题便会跃入眼帘——《欧元区是合还是分》(5月14日)、《欧洲梦结束了》(5月18日)……

  而关于欧洲人是否被同化,该问题由来不久,约有10年光景。1945年二战结束后,欧洲百废待兴。于是,西欧从北非阿拉伯国家引进了大量劳动力。原来的设想是,这些阿拉伯劳工在欧洲工作只是为了赚钱,由于文化宗教不同,他们不会久居欧洲。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人却看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这些阿拉伯人在用“劳动和汗水建设欧洲”的同时,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们不仅自己定居下来,而且还引来了亲朋好友。再加上阿拉伯人生育率较高,本世纪以来,在欧洲的阿拉伯人口越来越多,以至于许多欧洲人担心自己也要“被阿拉伯化”了。日前,一位法国学者忧虑地对记者说:“再过几十年,我们欧洲人可能要消失了。”

  2005年,埃及出生的英国历史学家贝特·叶奥写了一本名为《欧拉伯:欧洲-阿拉伯轴心》的书,首创了“欧拉伯”一词。近年来,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人也加入“替欧洲人分忧的行列”。今年年初,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10年1月/2月号)刊登了一篇文章,名为《欧拉伯的荒唐事》。该文开篇便说:“到2050年,欧洲将会认不出来了。在巴黎的圣日耳曼大道,林立的清真食品店将取代目前的浪漫酒吧;柏林的路标将用土耳其语书写;奥斯陆和那不勒斯的小学生,将在课堂上朗诵《古兰经》;妇女将戴上伊斯兰面纱。”

  这些“画面”转引自美国记者克里斯托夫·考德维尔所写的《反思在欧洲的革命》(2009年)一书。可以说,很少有人相信上述情景会出现在40年后的法国、德国、挪威和意大利。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欧美知识界对欧洲“阿拉伯化”的焦虑。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