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科院院长带老婆公款出国旅游上赌船,10天行程仅10小时用于公务。”近日,有网友曝光一张2011年12月3日-12日的航班信息及行程单,称教科院院长袁振国等人赴阿根廷、巴西考察,10天的考察期内,除10小时公务活动外,其余均为游览行程,考察团中还有袁振国的妻子窦某。袁振国称,已看到该网帖内容,作回应须由记者先联系教育部。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显示,院长袁振国兼任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新京报》7月17日报道)
出国考察,不但自己风光,还要带上妻子一并沾光,不仅如此,10天出国考察活动,仅有10小时的时间用在公务活动上,其余时间均为“游山玩水”,由此人们不禁要怒问:10天公务出国9天玩,到底念得是哪门子“考察经”?
如果报道所说这位院长属于旅游部门的领导,出国考察旅游项目,大肆“游山玩水”情有可原,毕竟旅游观光也是一种“考察”,但是从报道中可以看出,他并非旅游部门的领导,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教科院院长。难怪公众诟病颇多,院长此举的确有些“不同一般”,10天出国9天玩,如此“公务出国”令人匪夷所思,教育部是不是该严查?
近年来,出国考察渐成时尚,颇得一些官人的青睐。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大开“洋荤”,他们像候鸟一样,专拣“风光旖旎”的地方去,其实,那些所谓的“考察”不过是一种幌子而已,实则是“‘考翁’之意不在‘考’,在乎游山玩水也”。自己旅游,(更有甚者携带家眷)国家买单,何乐而不为之?
为何这几年一些地方的“三公经费”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除了车轮腐败(公车私用、公车乱用)、舌尖腐败(公款宴请)外,利用公款旅游也占了相当的比重。出国考察,往返机票昂贵不说,还要付出住宿、就餐等费用,这些个费用有几个是自掏腰包的?还不是国家当了“冤大头”?纳税人的钱就这样轻易地被挥霍,难怪“崽卖爷田不心庝”了,这让百姓情何以堪啊?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记者见面会上郑重向社会承诺:本届政府任内三公经费一律实现“零增长”,也就是说,在今后若干年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如何把这一愿景化为现实?我想,除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遏制车轮腐败、舌尖腐败外,压缩公务出国也是一个有力的举措。压缩三公经费需要打“组合拳”,单打独斗难以奏效。
其实,现实语境下国外有没有“好经”可取?大家都心知肚明。一些人之所以对国外考察乐此不疲,说穿了就是对公款旅游“感兴趣”。有些单位和部门一番考察之后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工作毫无改进和起色。花了纳税人的钱,最终却是“毫无斩获”,扪心自问,可汗颜否?
当年玄奘和尚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人家可是取回了“真经”,写出了流传百世的《大唐西域记》,而我们的“取经者”有几个“学有所成”的?还不都是变成了“学费”----公款旅游而已。试想,倘若当下所有的官场中人都对“开洋荤”感兴趣,国家将要付出多少“旅游费”?这账不能不算。
公款旅游挥霍了纳税人的钱财不说,还助长了一些领导干部贪慕虚荣,热衷吃喝玩乐的虚浮作风,在当前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颇有必要刹刹这股歪风。(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