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议政需要什么样的理性?

时间:2013-03-05 14:3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单纯公开数据恐会引起恐慌。”针对有律师申请公开土壤污染数据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农业大学副校长蒋平安表示,非常理解公众对于知情权的渴求,但是从一个学者角度理性而言,单纯公开土壤污染超标数据没有太大意义,只发布数据老百姓也看不懂。(3月4日新民网)

  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蒋平安委员的逻辑。他既承认“单纯公开数据会引起恐慌”,又认为“单纯公开土壤污染超标数据没有太大意义,只发布数据老百姓也看不懂”。这二者的逻辑冲突在于,如果老百姓连土壤污染数据都看不懂,又何来恐慌呢?

  其实,老百姓看不懂的不是数据,而是蒋平安委员的“学者理性”。因为土壤污染数据究竟是不是国家秘密,该不该公之于众,已经是个常识性的问题。媒体此前对这个话题,也已有充分的讨论,并且基本达成了社会共识。

  既然蒋委员提到了“理性”,我觉得一个可以好好探讨的问题是,两会代表委员们,究竟该带着一种怎样的理性去参政议政?

  两会是国家最高议政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当然应该允许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但在这个过程中,代表委员们保持“理性”显得尤其重要。不人云亦云,不跟风表态,也不刻意迎合某个阶层,这既是代表委员议政独立性的最好体现,也是两会议政质量的重要保障。

  不过,保持“理性”不能陷入极端。尤其不能把故作高深、违背常识当“理性”,把挑衅民意当“理性”,甚至把语不惊人死不休当“理性”。这样的“理性”,其实是对议政职能的一种误解。

  人大代表和政府委员,代表着广大民众的意愿和利益。因此,其主要职能是为民代言、监督政府,督促政府更好地为民服务。

  当然,监督政府并不意味着必须要尖锐地批评政府,但一定是为了促进政府更好地履职。如果代表委员们都“想政府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那么两会与政府工作会议还有什么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中,官员比例明显下降了,这是一大亮点。优化代表结构,就是通过增加代表的广泛性,更好更有效地去监督政府。政协委员亦是同理。

  两会议政需要什么样的“理性”?从常识出发,从内心出发,把复杂的公共事务用最简单最真实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才是真正理性的议事态度。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